时间: 2025-04-30 12:27: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27:14
吮血齧牙(shǔn xuè niè yá)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吸血并咬牙。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或动物的凶猛、残忍或贪婪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吮血齧牙常用来描绘恶人或野兽的凶残形象,如在古代武侠小说或神话故事中。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极度贪婪或残忍的行为。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犯罪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某些极端的反社会行为。
同义词:狼吞虎咽、凶神恶煞、残忍无情 反义词:温文尔雅、和蔼可亲、慈悲为怀
吮血齧牙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形象描绘了动物或人的极端凶残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用法逐渐固定,主要用来形容人的贪婪或残忍。
在传统文化中,吮血齧牙**常与负面形象联系在一起,如恶人、野兽或邪恶势力。这种形象在民间故事和文学作品中广泛存在,反映了人们对恶行的普遍厌恶和警惕。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强烈的负面情感,如恐惧、厌恶和警惕。它让人联想到野兽的凶猛和人类的贪婪,引发对道德和伦理的深思。
在日常生活中,吮血齧牙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某些极端负面行为时,它可以提供一个生动的比喻。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夜幕下,吮血齧牙的影子,
在月光中舞动,贪婪无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只野兽在月光下吮血齧牙的场景,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野兽的低吼或人类的尖叫。
在其他语言中,类似的表达可能包括英语中的 "feast on blood" 或 "gnash one's teeth",虽然不如吮血齧牙这个成语形象生动,但传达了类似的凶残和贪婪的意味。
吮血齧牙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强烈的情感色彩。它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也是对人性中负面特质的深刻揭示。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深度。
~,习为故智。
1.
【吮】
(形声。从口,允声。本义:用口含吸,缓饮)。
同本义。
【引证】
《韩非子·备内》-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 、 李白《蜀道难》-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矣。” 、
【组词】
吮痈、 吮疮、 吮卒、 吮嘬
2.
【血】
口语读音(多单用)。
【组词】
鸭血、 血沥沥、 血唬零喇、 血胡同、 血糊突、 血渌渌、 血心、 血的教训
3. 【劘】 削;切。
4.
【牙】
(象形。金文字形,象上下牙齿交错形。“牙”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槽牙)。
大牙,臼齿。古时,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牙。
【引证】
《说文》-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 、 《左传·隐公五年》。疏:“颔上大齿谓之牙。”-皮草齿牙。 、 《诗·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
【组词】
牙祭、 牙疼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