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3: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3:59
棋童:字面意思是指学下棋的儿童,通常指那些在棋类(如国际象棋、围棋、象棋等)中接受训练和教育的年轻学者。
棋童一词源于*,最早可能出现在描述古代宫廷中学棋艺的儿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棋类*的年轻学者。
在**,围棋和象棋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棋童往往被视为未来棋坛的希望。在一些家庭中,培养孩子成为棋童被看作是一种教育投资,希望他们能在棋艺上有所成就。
棋童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聪明、专注和勤奋的形象。它也可能唤起人们对童年记忆的怀旧情感,以及对年轻人才华的赞赏。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邻居的孩子,他从小就被培养成为棋童,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在棋盘前。他的专注和进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棋童”:
在棋盘的战场上,
棋童的眼眸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每一步棋,都是对未来的深思熟虑,
在黑白的世界里,他寻找着胜利的轨迹。
想象一个安静的房间里,棋童坐在棋盘前,专注地下棋。背景音乐可能是古典音乐,如莫扎特的钢琴曲,营造出一种沉思和专注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hess prodigy”或“chess wunderkind”,指的是在象棋领域表现出非凡才能的年轻天才。
棋童这个词不仅仅是一个描述年轻棋手的词汇,它还承载着对智慧、专注和才能的赞美。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我更准确地传达对年轻人才华的认可和尊重。
1.
【棋】
(形声。从木,其声。本义:古时通称博奕的子为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棊,博棊也。 、 《方言》-五簙或谓之棊。 、 《淮南子·泰族》。注:“谓六博也。”-故行棊者。 、 《山海经·中山经》。注;“博棋也。”-休与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 、 《博物志》-尧造围棊,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棊教之。 、 《史记·货殖列传》-山出棋置。
【组词】
棋枰、 棋子、 象棋;国际象棋;围棋;跳棋
2.
【童】
(形声。重省声。(qiān),罪。本义:男奴仆)。
同本义。
【引证】
《易·旅》-得童仆贞。 、 《仪礼·既夕礼记》-童子执帚。 、 宋·苏轼《石钟山记》-小童持斧。
【组词】
童奴、 童隶、 童仆、 童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