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5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52:57
“举棋若定”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下棋时每一步都考虑得很周全,比喻做事前考虑周到,决策果断,不犹豫。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面对选择或决策时的冷静和自信。
“举棋若定”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棋艺文化,棋手在下棋时需要深思熟虑,每一步都要考虑周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深思熟虑和果断决策的场合。
在文化中,下棋被视为一种高雅的智力活动,能够锻炼人的思维和决策能力。因此,“举棋若定”这个成语在社会中被广泛认可,用来形容那些在关键时刻能够冷静思考并做出明智决策的人。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稳重和可靠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困难面前不慌不忙,能够冷静应对的人。它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冷静和自信。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个项目经理,他在面对项目延期和预算超支的双重压力下,依然能够举棋若定,最终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项目。这个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举棋若定”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风云变幻莫测时,
举棋若定心自知。
一着不慎满盘输,
深思熟虑方为师。
想象一个棋手在安静的房间里,面对棋盘,每一步都深思熟虑,这种场景给人一种宁静和专注的感觉。配合古典音乐,如古筝或钢琴曲,可以增强这种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ool-headed”或“level-headed”,这些词汇也传达了冷静和理性的意思,但它们没有“举棋若定”那种具体的棋艺文化背景。
“举棋若定”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描述冷静和果断的词汇,它还承载了*古代棋艺文化的智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在面对挑战时要保持冷静和自信,深思熟虑后再做出决策。
战事从来似弈棋,举棋若定自无悲。
1.
【举】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yǔ)声。本义:双手托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举,对举也。 、 《广韵》-举,擎也。 、 《庄子·逍遥游》-其坚不能自举也。 、 《史记·项羽本纪》-举所佩玉玦。
【组词】
举桉、 举案
2.
【棋】
(形声。从木,其声。本义:古时通称博奕的子为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棊,博棊也。 、 《方言》-五簙或谓之棊。 、 《淮南子·泰族》。注:“谓六博也。”-故行棊者。 、 《山海经·中山经》。注;“博棋也。”-休与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 、 《博物志》-尧造围棊,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棊教之。 、 《史记·货殖列传》-山出棋置。
【组词】
棋枰、 棋子、 象棋;国际象棋;围棋;跳棋
3.
【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名》-若,顺也。 、 《诗·鲁颂·阙宫》-万民是若。 、 《诗·大雅·烝民》-天子是若。 、 《易·观》-有孚禺若。 、 《书·尧典》-钦若昊天。 、 《左传·宣公三年》-不逢不若。
【组词】
若时、 若淑
4.
【定】
(会意。从宀(mián),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引证】
《说文》-定,安也。 、 《诗·大雅·桑柔》-靡所定处。 、 《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 《礼记·曲礼》-昏定而晨省。 、 《礼记·月令》-以待阴阳之所定。 、 《史记·留侯世家》-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 《资治通鉴》-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组词】
定迭、 定害、 定帖、 定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