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9: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9:24
“发凡起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从平凡中发起,创立规则或先例。这个成语强调从普通或不起眼的事物中开创出新的模式或标准,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具有开创性或创新性。
在文学作品中,“发凡起例”常用来赞扬那些在平凡生活中发现新意、创造新方法的人物或**。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教育、科技或管理中,它可以用来描述那些打破常规、引入新理念的行为。
“发凡起例”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字面意义和现代用法基本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意义——从平凡中创造新事物——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创新和开创性被高度赞扬。因此,“发凡起例”这个成语在鼓励人们突破传统、勇于创新的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鼓舞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不满足于现状,勇于探索和创新的人,这种精神激励我在自己的领域内也勇于尝试新事物。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遇到一位同事,他总是能从日常工作中发现新的解决方案,他的这种“发凡起例”的态度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团队文化和工作效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平凡的日子里,他发凡起例,点亮了创新的灯塔,引领我们穿越未知的海洋。”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个充满创意的工作室,墙上挂满了各种设计草图和创新产品的原型。听觉上,可能是团队讨论新想法时的热烈讨论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ioneering”或“trailblazing”,这些词汇也强调了开创性和创新性,但在语境和用法上可能有所不同。
“发凡起例”这个成语强调了从平凡中创造不平凡的重要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勇于创新和突破常规,这对于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
本拟为志局~,商订章程。
1.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
2.
【凡】
(象形。金文字形,象造器之模范形。①本义:铸造器物的模子。②引申义:凡是,表示概括)。
凡是,一切。
【引证】
《广雅》-凡,皆也。 、 《三苍》-凡,数之总名也。 、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凡者,独举其大事也。号凡而略,名目而详。 、 《书·微子》。郑注:“犹皆也。”-凡有辜罪。 、 《周礼·春官序》-凡内女之有爵者。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凡所应有。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 、 宋·沈括《梦溪笔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
【组词】
凡有、 凡此
3.
【起】
(形声。从走,己声。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起,能立也。 、 《庄子·齐物论》-曩子坐,今子起。 、 《诗·小雅·沔水》-载起载行。 、 《礼记·曲礼》-请业则起。 、 《墨子·公输》-子墨子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夫起大呼。
4.
【例】
(形声。从人,列声。本义:比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礼记服问:上附下附,列也。公别比例之义。古只作列,此字后出。-例,比也。 、 元·刘壎《隐居通议·欧阳公》-举此以例其余。
【组词】
溯古例今;以此例比
类;列。
【引证】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组词】
不在此例;例及、 例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