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4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46:20
“不乏先例”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不缺少先前的例子或情况。基本含义是指某事物或现象并非首次出现,之前已有类似的例子存在。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强调某事并非新鲜或独特,而是有历史依据的。
“不乏先例”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由“不乏”和“先例”两个词组合而成。其中,“不乏”意为不缺少,“先例”意为先前的例子。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历史和传统被赋予了极高的价值。因此,“不乏先例”这个成语强调历史依据和传统经验的重要性,反映了人重视历史和传统的文化特点。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理性和平和的,因为它强调了历史和经验的积累。在思维和表达上,它有助于构建论点的合理性和说服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使用“不乏先例”来回应朋友的一个创新想法,指出虽然想法新颖,但在相关领域已有类似的尝试,从而帮助朋友更全面地评估其可行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不乏先例”融入到描述历史变迁的诗句中:
历史长河中,不乏先例,
风云变幻,英雄辈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历史的画作,其中不同历史时期的相似被并列展示,强调“不乏先例”的主题。在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首具有历史感的古典音乐,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来增强对历史连续性的感受。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It's not unprecedented”或“There are precedents”,都表示某事物并非首次出现,有先前的例子。这些表达在英语文化中同样强调历史和经验的积累。
“不乏先例”这个成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还强调了历史和经验的价值。通过学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历史连续性和传统经验的重要性。
明末起义首领中一向重视养子,而且以养子继承皇位的事在五代不乏先例。
这样的事情在古代已经~了。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乏】
古代射礼唱靶者用以避箭的器具,其形略似屏风。
【引证】
《说文》。按,容也。从反正,推事。受矢者为正,避矢者为乏。-乏,春秋传曰,反正为乏。 、 《左传·宣公十五年》-故文反正为乏。 、 《仪礼·大射仪》-凡乏用革。 、 《仪礼·乡射礼》。注:“容谓之乏,所以为获者御矢也。”-乏参侯道。
无功伏安,电抗性伏安单位。
3.
【先】
(会意。据甲骨文,上面是“止”(脚),下面是“人”。意思是脚已走在人的前面。本义:前进,走在前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先,前进也。 、 屈原《九歌·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恐为操所先。
【组词】
身先士卒;争先恐后;争先
4.
【例】
(形声。从人,列声。本义:比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礼记服问:上附下附,列也。公别比例之义。古只作列,此字后出。-例,比也。 、 元·刘壎《隐居通议·欧阳公》-举此以例其余。
【组词】
溯古例今;以此例比
类;列。
【引证】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组词】
不在此例;例及、 例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