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5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53:40
发动机(Engine)是一个机械装置,用于将某种形式的能量(如化学能、电能、热能等)转换为机械能,从而产生动力以驱动其他设备或机械**。发动机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船舶、发电机组等领域。
发动机一词源自拉丁语“ingenium”,意为“天赋、才能”,后来演变为指代机械装置。在18世纪工业革命期间,发动机的概念和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蒸汽机到内燃机,再到现代的电动机和喷气发动机,技术不断进步和演变。
发动机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工业化和现代交通的基础。在汽车文化中,发动机的性能常常被视为车辆价值和地位的象征。此外,发动机的效率和环保性能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发动机往往与力量、速度和效率联系在一起。它激发人们对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好奇和敬畏。同时,发动机的噪音和排放也引发对环境影响的担忧。
在日常生活中,发动机是汽车维护的重要部分。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维护知识,可以帮助车主更好地保养车辆,延长使用寿命。
在诗歌中,可以将发动机比喻为生命的动力:
生命如一台精密的发动机, 每一次心跳都是活塞的跳动, 驱动着我们前行,永不停息。
在不同语言中,发动机的概念和词汇有所不同,但其功能和重要性是普遍认可的。例如,英语中的“engine”和德语中的“Motor”都指代发动机,但在具体类型和应用上可能有所区别。
发动机作为一个核心的机械概念,不仅在技术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也在文化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了解发动机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的技术基础和文化象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发动机相关的词汇和概念,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技能和思维方式。
1.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
2.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
3.
【机】
木名。桤木树。
【引证】
《说文》-机,机木。从木,几声。 、 《山海经·北山经》。注:“似榆,可烧,以粪稻田。”-单狐之山多机木。 、 左思《蜀都赋》-春机杨柳。
几案,小桌子。 同: 几
【引证】
《易·涣》。注:“承物者也。”-奔其机。 、 《庄子·秋水》-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 、 《左传·昭公元年》-围巾几(机)筵。
【组词】
机杖、 机案、 机筵、 机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