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0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09:05
发光:字面意思是指物体发出光亮,通常是由于物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或者受到某种激发(如化学反应、电激发等)而产生的现象。基本含义是指物体表面或内部产生并发射光线的过程。
“发光”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基本含义在古代文献中已有记载。随着科技的发展,对发光的物理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词汇的应用也更加精确和多样化。
在许多文化中,“发光”象征着纯洁、智慧和希望。例如,在**教艺术中,圣人的光环象征着神圣和纯洁。
“发光”常引起积极的情感反应,如温暖、希望和美丽。它也常被用来形容人的内在光芒,如智慧或善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说“这个新手机的屏幕发光很均匀”,或者形容某人的才华“发光发热”。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湖面发光如镜,映照着夜的宁静。”
在英语中,“发光”可以对应为“glow”或“emit light”,在不同文化中,发光的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具有积极和美好的含义。
“发光”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不仅描述了物理现象,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灵活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丰富性和深度。
1.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
2.
【光】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火,在人上”。本义:光芒,光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光,明也。 、 《释名·释天》-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广也,所照广远也。 、 《楚辞·九歌·云中君》-与日月兮齐光。 、 《淮南子·俶真》-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 、 《淮南子·本经》-日月淑清而扬光。 、 《易·观》-国之光。 、 《诗·小雅·庭燎》-夜未央,庭燎之光。 、 《史记·屈原列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 、 《国语·晋语》-光明之耀也。 、 《孟子》-容光必照焉。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西。
【组词】
阳光;灯光;反光、 色光、 晨光、 曙光、 光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