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27: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27:49
“他乡”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远离家乡的地方,通常指的是一个人在地理上远离自己出生或长期居住的地方。基本含义是指异乡、外地,常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如思乡、陌生感或孤独感。
在文学作品中,“他乡”常用来表达人物的漂泊、流浪或对家乡的思念,如“在他乡的街头,我感受到了深深的孤独。”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更直接地指代某个具体的外地,如“我明天要去他乡出差。”在专业领域,如地理学或社会学,可能会更客观地使用这个词来描述地理位置或人口流动。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情感色彩和具体语境的使用,例如“异乡”可能更强调陌生感和异质感,而“外地”则更侧重于地理上的区别。
“他乡”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他”指代“其他的”,“乡”指代“乡村”或“家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代远离家乡的地方。
在传统文化中,“他乡”常与思乡、离别等主题相关联,反映了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对稳定生活的向往。在现代社会,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加,“他乡”也常用来描述移民、留学生等群体的生活状态。
“他乡”这个词常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孤独感,让人联想到漂泊、流浪和寻找归属感的情感体验。它也可能激发人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个人经历中,可能有过出差或旅行到外地,感受到“他乡”的陌生和新鲜,同时也体验到了对家乡的思念。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是故乡明,人在他乡行。”
视觉上,“他乡”可能让人联想到陌生的街道、异国的建筑和不同的面孔。听觉上,可能让人想起陌生的语言和异国的音乐。
在英语中,“他乡”可以对应为“foreign land”或“alien place”,在其他语言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如法语的“terre étrangère”。
“他乡”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描述了一个地理概念,还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这个词的深入学,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情感表达和文化背景。
1.
【他】
(本作“佗”。形声。从人,“它”省声。本义:负担)。
古代、近代泛指男女及一切事物,现代则用于称代自己和对方以外的男性第三者。
【引证】
《仪礼·士昏礼》。注:“弥亲之辞。”-某以非他故。 、 《仪礼·士虞礼记》-他用刚日。
2.
【乡】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引证】
《说文》-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 、 《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五州为乡。 、 《广雅》-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 、 《礼记·王制》-习乡尚齿。 、 《庄子·逍遥游》-行比一乡。 、 《左传·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