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8: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8:36
“下乡”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从城市前往乡村地区。基本含义通常指的是城市居民或政府官员、知识青年等前往农村地区进行工作、生活或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下乡”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下”和“乡”两个字组成,其中“下”表示从高处到低处,或从中心到边缘,而“乡”指农村地区。在20世纪的**,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下乡”成为了一个具有特定政治和社会意义的词汇,指的是知识青年被派往农村接受再教育。
在,“下乡”一词与特定的历史时期紧密相关,如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知识青年下乡。这一政策旨在通过让城市青年到农村去生活和工作,促进城乡之间的交流,同时也被视为一种对城市青年的教育和改造。
对于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来说,“下乡”可能带有复杂的情感色彩,既有对农村生活的艰辛和挑战的记忆,也有对那段特殊经历的深刻反思。对于年轻一代,这个词可能更多地是一种历史教育,引发对过去社会政策的思考。
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参与农村支教、扶贫工作或乡村旅游的经历,这些都涉及到“下乡”的概念。例如,通过参与农村教育项目,亲身体验了农村生活,增进了对农村地区的了解和感情。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曦微露,我下乡去,/ 稻香扑鼻,心随风起。/ 远离喧嚣,寻一片宁静,/ 在田野间,我找到了自己。”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个背包客走在乡间小路上,两旁是金黄的稻田,远处是连绵的青山。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快的乡村音乐,让人联想到宁静的乡村生活。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going to the countryside”或“rural visit”等表达类似的概念。
“下乡”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简单的行为,还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多重含义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社会的发展脉络。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乡】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引证】
《说文》-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 、 《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五州为乡。 、 《广雅》-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 、 《礼记·王制》-习乡尚齿。 、 《庄子·逍遥游》-行比一乡。 、 《左传·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