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13: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13:56
故乡:指一个人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通常带有深厚的情感联系和归属感。字面意思是指“出生的地方”或“家的所在”。
“故乡”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由“故”和“乡”组成。“故”意为旧的、过去的,“乡”指乡村或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乡”逐渐被用来指代一个人情感上归属的地方。
在*文化中,“故乡”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文化认同和情感寄托。许多传统节日和俗都与故乡紧密相关,如春节的返乡潮。
“故乡”常常唤起人们对家的温暖、童年的回忆和亲情的思念。它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让人在远离家乡时感到一种深深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个人经历中,每次回到故乡,都能感受到一种无法言喻的平静和满足。故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条街道都充满了回忆和故事。
在诗歌中,“故乡”可以被用来表达深沉的情感:
故乡的月光,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故乡的河流,承载了我无尽的梦。
在英语中,“故乡”可以对应为“hometown”或“native place”,但“hometown”更侧重于居住地,而“native place”则更接近“故乡”的情感和文化含义。
“故乡”是一个充满情感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文化的象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故乡”这一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情感表达和文化认同。
1.
【故】
(形声。从攴(pū),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本义:缘故,原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故,使为之也。 、 《易·系辞传》-又明于忧患与故。 、 《礼记·礼运》-则是无故。 、 《国语·楚语》-夫有其故。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组词】
借故、 无故
2.
【乡】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引证】
《说文》-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 、 《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五州为乡。 、 《广雅》-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 、 《礼记·王制》-习乡尚齿。 、 《庄子·逍遥游》-行比一乡。 、 《左传·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