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50: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50:46
人工选择是指人类根据特定的需求或偏好,对动植物进行有意识的选择和繁殖,以产生具有特定特征的后代。这一概念最早由查尔斯·达尔文提出,作为自然选择理论的补充,强调了人类活动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人工选择”一词源于生物学领域,特别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随着遗传学和农业科学的发展,这一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应用。
在现代社会,人工选择不仅应用于农业和宠物繁殖,还扩展到了人类基因编辑等领域,引发了伦理和法律上的广泛讨论。
人工选择可能让人联想到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和干预,既有积极的一面(如提高作物产量),也有消极的一面(如基因多样性的减少)。
在日常生活中,人工选择的例子随处可见,如选择特定品种的宠物、购买经过改良的农产品等。
在诗歌中,人工选择可以被用来比喻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改造:
“在人类的手中,花朵绽放出前所未有的色彩, 人工选择,是欲望的笔触,绘制出自然的未来。”
在不同语言中,人工选择的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概念——人类对生物特征的选择和改良——是普遍存在的。
人工选择是一个深刻影响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活的概念。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科技进步带来的伦理挑战。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
3.
【选】
(形声。从辵(chuò),巽(xùn)声。本义:遣送;放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选,遣也。 、 《左传·昭公元年》-其母曰:“弗去,惧选。”癸卯,针适晋。
4.
【择】
挑拣,用于口语。
【引证】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组词】
择菜;择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