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48: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48:38
“五冬六夏”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经历了五个冬天和六个夏天,形容时间长久或经历了很多年。这个成语强调的是时间的持续性和经历的丰富性。
在文学作品中,“五冬六夏”常用来形容人物的坚韧不拔或事物的持久不变。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描述某人或某事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变化或考验。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考古学,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长期的研究或观察。
同义词“年深日久”和“长年累月”都强调时间的久远,但“五冬六夏”更具体地指代了时间的累积。反义词则强调时间的短暂或迅速变化。
“五冬六夏”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对时间长度的具体描述。在古代文献中,类似的表达方式常用来形容时间的漫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强调经历的持久性。
在文化中,时间的概念常常与坚韧、耐心和恒心联系在一起。因此,“五冬六夏”这个成语在强调这些品质时尤为有用。它反映了人对于长期努力和坚持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稳重和坚定。它让我联想到那些经历了长时间考验仍然不屈不挠的人或事物,这种联想增强了我在面对困难时的决心和耐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五冬六夏”来形容我的一位老师,他在教育行业工作了数十年,始终保持着对教育的热情和承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五冬六夏,岁月如歌, 坚韧之心,未曾褪色。”
视觉上,我联想到古老的城墙和历经风霜的树木。听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缓慢而有节奏的钟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坚持的力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rough thick and thin”,意指在各种困难和挑战中坚持不懈。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经历的持久性和坚韧性。
“五冬六夏”这个成语在我对时间的理解和表达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不仅帮助我更具体地描述时间的流逝,还增强了我在面对挑战时的耐心和决心。通过学*和应用这个成语,我更加欣赏和理解了时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不论白天黑夜,五冬六夏,她穿着件小破花褂子,在那儿放哨。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冬】
(会意。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四季中的第四季,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农历十月到十二月。
【引证】
《说文》-冬,四时尽也。 、 《诗·邶风·谷风》-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 《诗·陈风·宛丘》-无冬无夏。 、 《后汉书·张纯传》-冬者,五谷成熟,物备礼成。
【组词】
冬暖夏凉;冬酿、 冬温、 冬计
3.
【六】
古国名 。故城在今安徽省六安县北。
【引证】
《春秋》-秋,楚人灭六。
古县名。在今安徽省六安县。
【引证】
《汉书》-当阳君英布为九江王,都六。
4.
【夏】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xié),人头。臼(jù),两手,攵(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夏,中国之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