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44: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44:08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指由人制造出来的机器所表现出来的智能。它能够通过接收外界信息并利用内置的算法处理这些信息,从而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和思维过程。
“人工智能”一词最早出现在195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上,由约翰·麦卡锡提出。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的概念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专家系统到现在的深度学网络。
人工智能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改变了工业生产和服务行业,还对就业、隐私和伦理等问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许多人来说,人工智能可能引发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兴奋,同时也可能带来对失业和隐私侵犯的担忧。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智能手机上的语音助手来设置提醒和查询信息,这些都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人工智能”:
在数字的海洋里,人工智能悄然生长, 它的思维,如同星辰,照亮未知的黑暗。
看到“人工智能”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 futurism 风格的图像,以及电子音乐的节奏,这些都与科技和未来感相关。
在不同语言中,“人工智能”的翻译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概念是相似的。例如,在德语中是“Künstliche Intelligenz”,在西班牙语中是“Inteligencia Artificial”。
“人工智能”是一个充满潜力和挑战的词汇,它不仅代表了科技的进步,也反映了人类对未来的期待和担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是非常重要的。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工具形。“工”、“巨”(矩)古同字,有“规矩”,即持有工具。本义:工匠的曲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榘也。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许君谓工象人有规榘,说颇难通,以巧饰训工,殆非朔义。以愚观之,工盖器物之名也。知者:《工部》巨下云:“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按:工为器物,故人能以手持之,若工第为巧饰,安能手持乎…以字形考之,工象曲尺之形,盖即曲尺也。
3.
【智】
(会意兼形声。从日,从知,知亦声。“知”的后起字。本义:聪明,智力强) 同本义。
【引证】
《荀子》引《孟子》-然后智生于忧患。 、 《韩非子·说难》-甚智其子。 、 《墨子·公输》-不可谓智。 、 《三国志·诸葛亮传》-智术浅短。 、 清·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
【组词】
智赛隋何,机强陆贾、 智数
智慧,智谋。
【引证】
《法言·脩身》-智,烛也。 、 《韩非子·显学》-智,性也。 、 《淮南子·俶真》-智者,心之府也。 、 《管子》-四时能变谓之智。 、 贾谊《治安策》-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
【组词】
智着、 才智、 智刃
4.
【能】
(象形。金文作字形象熊形。本义:熊)。
传说中的一种像熊的兽。
【引证】
《说文》-能,熊属。足似鹿。 、 《左传·昭公七年》。贾注:“兽也。”-梦黄能入于寝门。 、 唐·韩愈《忆昨行和张十一》-近者三奸悉破碎,羽窟无底幽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