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40: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40:30
“回肠荡气”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文章、音乐等艺术作品非常动人,能够深深触动人的内心,使人感到非常激动和震撼。字面意思是指音乐或文章的旋律、内容能够使人的内心回旋激荡,如同气流在胸中激荡一般。
“回肠荡气”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显然是由“回肠”和“荡气”两个词组合而成。在古代文学中,“回肠”常用来形容内心的激荡,而“荡气”则形容气流的激荡。随着时间的演变,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形容艺术作品的情感力量。
在文化中,艺术作品往往被赋予深厚的情感和道德意义。因此,“回肠荡气”这个成语在文学和艺术评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用来评价作品是否能够触动人心,传递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这个成语给人以强烈的情感联想,让人想到那些能够深深触动人心的艺术作品。它唤起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深刻情感的追求。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音乐会上听到一首回肠荡气的交响乐,那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音乐的力量和美妙。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的琴声,回肠荡气,如梦如幻,穿越了时空的界限。”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夜晚月光下音乐家演奏的画面,音乐的旋律如同回肠荡气,充满了情感的波动。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eart-wrenching”或“soul-stirring”,虽然不完全对应,但都表达了类似的情感深度和艺术感染力。
“回肠荡气”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它不仅形容了艺术作品的情感力量,也反映了中华文化对艺术情感表达的重视。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能够丰富我的词汇和表达能力。
就令有悲哀底景闪过他们的眼前,他们坦率的心怀也能将他融和,使他再没有~底力量。
1.
【回】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回,转也。 、 《诗·大雅·云汉》-昭回于天。 、 《荀子·儒效》-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 、 《淮南子·本经》-诡文回波。 、 《汉书·叙传》-畔回穴其若兹兮。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 、 唐·杜枚《阿房宫赋》-廊腰缦回。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
【组词】
回湍、 回倒、 回纡、 回极
2. 【肠】 (形声。从肉,昜(yáng)声。本义:人和动物消化器官之一)。
3.
【荡】
(会意。从皿,从汤,汤亦声。本义:洗涤)。
同本义。
【引证】
班固《西都赋》-荡亡秦之毒螫。
4.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