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15: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15:05
词汇“[回舟兴]”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词汇,它可能是一个特定语境下的组合词,或者是某个特定文学作品中的用词。由于缺乏具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我们无法对其进行深入的词源和演变分析。不过,我们可以从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来探讨这个词汇。
“回舟兴”字面意思可能是指乘船返回时的兴致或心情。其中,“回舟”指的是乘船返回,“兴”可以理解为兴致、兴趣或心情。
由于“回舟兴”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在特定的文学作品中出现,用以描述人物在乘船返回时的情感状态。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
由于“回舟兴”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提供其词源和演变的历史。
在古代文学中,乘船返回的场景常常伴随着诗意和情感的表达,因此“回舟兴”可能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被创造和使用。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湖面、夕阳下的归途,以及一种满足和放松的情感。
由于“回舟兴”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不太会遇到与这个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回舟兴”来描绘一幅宁静的归途画面:
湖光山色间,回舟兴自浓。
夕阳伴归路,心随水波融。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夕阳下的湖面,一叶小舟缓缓归来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湖水轻拍船舷的声音,或者是远处渔歌的悠扬。
由于“回舟兴”是一个特定语境下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回舟兴”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可以用来描述乘船返回时的愉悦心情。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加语言的多样性和美感。
1.
【回】
(囘为回的古字; 廻为迴的俗字。囬、迴同回。象形。甲骨文象渊水回旋之形。本义:回旋;旋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回,转也。 、 《诗·大雅·云汉》-昭回于天。 、 《荀子·儒效》-图回天下于掌上而辨白黑。 、 《淮南子·本经》-诡文回波。 、 《汉书·叙传》-畔回穴其若兹兮。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山回路转不见君。 、 唐·杜枚《阿房宫赋》-廊腰缦回。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
【组词】
回湍、 回倒、 回纡、 回极
2.
【舟】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船形。两边象船帮,中间三条线代表船头、船舱和船尾。先秦多用“舟”,汉以后用“船”渐多起来。本义: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舟,船也。古者共鼓货狄,刳木为舟,剡木为楫,以济不通。象形。 、 《方言九》-自关而西谓之船,自关而东谓之舟。 、 《考工记·总目》-作舟以行水。 、 《墨子·节用》。按,舟之始,古以自空大木为之,曰俞,后因集板为之,曰舟,又以其沿水而行曰船也。-舟以行川谷。 、 《易·系辞下》-刳木为舟,剡木为楫。 、 《诗·邶风·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 李白《早发白帝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宋·苏轼《石钟山记》-舟人大恐。(舟人,船夫)。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舟人指点。
【组词】
舟人、 舟次、 舟牧、 舟师、 舟航、 舟梁
3.
【兴】
兴致,情趣。
【引证】
王勃《滕王阁序》-遥呤俯畅,逸兴遄飞。 、 、 宋·李清照《如梦令》-兴尽晚归舟。
【组词】
兴动、 兴兴头头、 兴头子、 兴辞、 兴会、 兴头起意、 兴子
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以他事引起此事叫起兴。又简称兴。
【引证】
清·洪亮吉《北江诗话一》-以及李杜元白诸大家,最多兴体。
【组词】
兴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