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3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7:19
涤瑕荡垢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涤(洗涤)、瑕(瑕疵)、荡(清除)、垢(污垢)。字面意思是彻底清洗瑕疵和污垢,比喻彻底清除缺点和错误,使事物恢复纯净和完美。
在文学作品中,涤瑕荡垢 常用来形容对人物或事物的彻底改造或净化,强调过程的彻底性和结果的完美性。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写作中,它可以用来强调彻底的改革或净化。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道德讨论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对不正当行为的彻底纠正。
同义词:洗心革面、脱胎换骨、焕然一新 反义词:积重难返、顽固不化、泥古不化
涤瑕荡垢 的词源较为古典,源自**古代的文学和哲学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文化中,涤瑕荡垢** 体现了对完美和纯净的追求,这种追求在道德、艺术和日常生活中都有所体现。在社会变革的语境下,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彻底的社会改革或个人转变。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清洁、更新和进步。它鼓励人们面对问题和缺点时,采取彻底的措施进行改进。
在个人生活中,涤瑕荡垢 可以用来描述对自己惯或行为的彻底改变,例如戒烟、减肥或学新技能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涤瑕荡垢后,心灵如初生之晨,纯净无瑕。”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清澈的水流冲刷污垢的画面;听觉上,可能是水流声或风吹过清洁后的空间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clean slate" 或 "fresh start",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表达了类似的新开始和净化概念。
涤瑕荡垢 是一个富有诗意和力量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清洁,更象征着精神和道德上的净化和提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美感。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朝清班。
看~土重光,全无敌。
1.
【涤】
(形声。从水,条声。本义: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涤,洒也。 、 《仪礼·大射仪》-射人宿视涤。 、 《礼记·曲礼》-水曰清涤。 、 《周礼·太宰》-及执事,视涤濯。
【组词】
涤篆、 涤濯、 涤耳
2.
【瑕】
(形声。从玉,叚(xiá)声。本义:玉上的斑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瑕,玉小赤也。 、 司马相如《子虚赋》。注:“赤玉也。”-赤瑕驳榮。 、 左思《蜀都赋》-江珠瑕英。 、 《考工记·弓人》-深瑕而泽。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璧有瑕,请指示王。 、 《礼记·聘义》-瑕不掩瑜。
【组词】
瑕适
3.
【荡】
(会意。从皿,从汤,汤亦声。本义:洗涤)。
同本义。
【引证】
班固《西都赋》-荡亡秦之毒螫。
4.
【垢】
(形声。从土,后声。本义:污秽,尘土一类的脏东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垢,浊也。 、 《庄子·大宗师》-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 、 《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 韩愈《进学解》-爬罗剔块,刮垢磨光。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组词】
积垢;尘垢;泥垢;牙垢;污垢;耳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