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0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02:18
涤秽布新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涤、秽、布、新。字面意思是通过清洗污秽来布置新的事物。基本含义是指清除旧的、不好的东西,引入新的、好的事物,常用来比喻改革旧的制度或风气,使之焕然一新。
在文学作品中,涤秽布新 常用来形容社会变革或个人转变,如在描述历史转折点或个人成长的小说中。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它的概念——更新和改进——是日常对话中常见的主题。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讨论政策改革或经济转型。
涤秽布新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新”与“旧”、“好”与“坏”的二元对立思维。在历史演变中,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波动,但它的核心意义——更新和改进——始终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涤秽布新** 与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相呼应,强调个人和社会的不断自我完善和进步。在社会变革时期,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激励人们接受新思想,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鼓舞的。它让我联想到清洁、更新和希望,激发我对改变和创新的渴望。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项目团队中推动涤秽布新的理念,通过引入新的工作方法和技术,显著提高了团队的效率和产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涤秽尘,
布新花开满园春。
视觉上,涤秽布新 让我想到清晨的阳光照耀在清洁的街道上,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和充满活力。听觉上,它可能与清晨的鸟鸣声相联系,象征着新的开始。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clean slate" 或 "fresh start",虽然它们没有直接对应涤秽布新的深刻文化内涵,但传达了类似的更新和开始的意味。
涤秽布新 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一个文化符号,它鼓励我们不断追求进步和创新。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好地把握和传达积极变革的理念。
1.
【涤】
(形声。从水,条声。本义: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涤,洒也。 、 《仪礼·大射仪》-射人宿视涤。 、 《礼记·曲礼》-水曰清涤。 、 《周礼·太宰》-及执事,视涤濯。
【组词】
涤篆、 涤濯、 涤耳
2.
【秽】
(形声。从禾,岁声。本义:荒废;长满野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秽,芜也。从草,岁声。字亦作秽。 、 《荀子·王霸》-涂薉则塞。 、 《荀子·大略》-国之薉孽也。 、 《考工记·总目》注-粤地涂泥多草薉。 、 《文选·班固·西都》-并稻潜秽。 、 《荀子·富国》-民贫,则田瘠以秽。
【组词】
秽草、 秽荒、 秽莽
3.
【布】
(形声。从巾,父声。本义:麻布)。
同本义(古时无棉布)。
【引证】
《易·说卦》-坤为布。 、 《诗·卫风·氓》-抱布贸丝。 、 《孟子》-女有余布。 、 左思《吴都赋》-果布辐凑而常然。 、 《仪礼·既夕礼记》-商祝免袒,执功布入。 、 《孟子·滕文公》-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组词】
布衣、 布槽、 布褐、 布总
4.
【新】
(形声。从斤,从木,辛声。据甲骨文,左边是木,右边是斧子。指用斧子砍伐木材。本义:用斧子砍伐木材。“新”是“薪”的本字)。
砍伐树木。
【引证】
《说文》-新,取木也。 、 章炳麟《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且彼亦知“新”之为义乎?衣之始裁为之“初”,木之始伐谓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