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43: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43:35
“涤垢洗瑕”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清水洗去污垢和瑕疵。基本含义是指彻底清除污点或缺点,使之变得干净、完美。
“涤垢洗瑕”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的“涤”和“洗”都是清洗的意思,“垢”指污垢,“瑕”指瑕疵。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至今仍被广泛应用,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清洁和净化不仅是物质层面的需求,也是精神层面的追求。因此,“涤垢洗瑕”这个成语不仅用于描述物理清洁,也常用于比喻心灵或道德的净化。
这个成语给人以清新、净化的感觉,常与积极向上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它让人联想到从混乱到有序,从污浊到清澈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次彻底的家居清洁,或者比喻某人在经历了一次重大**后的心态转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涤垢洗瑕,心田如镜,映照无瑕。”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清澈的溪流冲刷着石头上的污垢,带来一种视觉上的清新感。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流水声,给人一种宁静和净化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leanse and purify”,虽然意思相近,但“涤垢洗瑕”更具有汉语的韵味和深度。
“涤垢洗瑕”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上富有美感,而且在文化和情感上都有深刻的内涵。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清洁的同时,也要注重心灵的净化和提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涤垢洗瑕,以倡四海。
1.
【涤】
(形声。从水,条声。本义: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涤,洒也。 、 《仪礼·大射仪》-射人宿视涤。 、 《礼记·曲礼》-水曰清涤。 、 《周礼·太宰》-及执事,视涤濯。
【组词】
涤篆、 涤濯、 涤耳
2.
【垢】
(形声。从土,后声。本义:污秽,尘土一类的脏东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垢,浊也。 、 《庄子·大宗师》-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 、 《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 、 韩愈《进学解》-爬罗剔块,刮垢磨光。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组词】
积垢;尘垢;泥垢;牙垢;污垢;耳垢
3.
【洗】
洗脚。
【引证】
《说文》-洗,洒足也。
姓。同“冼”。
4.
【瑕】
(形声。从玉,叚(xiá)声。本义:玉上的斑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瑕,玉小赤也。 、 司马相如《子虚赋》。注:“赤玉也。”-赤瑕驳榮。 、 左思《蜀都赋》-江珠瑕英。 、 《考工记·弓人》-深瑕而泽。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璧有瑕,请指示王。 、 《礼记·聘义》-瑕不掩瑜。
【组词】
瑕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