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31: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1:43
涤地无类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彻底清除,不留任何类别”。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彻底的、无遗漏的清除或改革,强调的是一种全面性和彻底性。
在文学作品中,涤地无类 常用来形容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或彻底的清洗行动,如政治改革、社会革命等。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政治话题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中,这个词汇可能会被用来分析和描述某些历史**的彻底性。
同义词:彻底清除、一扫而空、彻底改革 反义词:保留、维持、保留原状
涤地无类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具体出处不详,但在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有所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主要用于描述彻底的变革或清除。
在文化中,彻底的变革常常被视为一种必要的过程,尤其是在面对重大社会问题或政治危机时。涤地无类** 这个成语反映了这种文化观念,即通过彻底的改革来解决问题。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强烈的、彻底的变革带来的震撼和不确定性。它可能引起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的期待或担忧。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学*或政治话题时,可能会被用来描述某些**的彻底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历史的洪流涤地无类,旧梦随风散去,新篇待书。”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历史变革的画面,如旧建筑的拆除和新建筑的兴起。在音乐中,可以选择一些节奏强烈、变化明显的音乐来代表这种彻底的变革。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彻底变革”或“全面改革”在不同语言中都有相应的词汇。
涤地无类 这个成语在描述彻底的变革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变革的全面性,还强调了其彻底性。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准确性。
[王莽]使四境之外,并入为害,缘边之郡,江海之濒,涤地无类。
1.
【涤】
(形声。从水,条声。本义: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涤,洒也。 、 《仪礼·大射仪》-射人宿视涤。 、 《礼记·曲礼》-水曰清涤。 、 《周礼·太宰》-及执事,视涤濯。
【组词】
涤篆、 涤濯、 涤耳
2.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类】
(形声。从犬,頪(lèi)声。从“犬”,因犬种类最相似。本义:种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类,种类相似,惟犬最甚。 、 《韩非子·五蠹》-皆守株之类。 、 《荀子·王制》-无法者以类举。 、 、 《列子·仲尼》-其负类反伦,不可胜言也。 、 《孟子·梁惠王上》-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 《庄子·渔父》-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纸灰之类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