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44: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44:16
词汇“涣靡”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涣靡”一词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并不明确,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拆解,“涣”可以指消散、散开,“靡”可以指倒下、崩溃。结合起来,“涣靡”可能指的是崩溃、消散的状态。
由于“涣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用来形容某种崩溃或消散的状态,如精神崩溃、组织解散等。
由于“涣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例句。以下是一个假设的例句:
由于“涣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关于它的词源和历史演变的信息非常有限。它可能是由两个字组合而成,用来形容某种崩溃或消散的状态。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涣靡”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社会组织或集体的崩溃,如政治组织的解散、社会秩序的混乱等。
“涣靡”这个词可能带有一种消极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崩溃、失败和无助。它可能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表达,尤其是在描述负面情况时。
由于“涣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的可能性较小。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涣靡”用来形容某种崩溃或消散的状态,如: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想象一座古老的城堡在风暴中崩溃的场景,带来一种视觉上的震撼和听觉上的轰鸣。
由于“涣靡”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的信息非常有限。
“涣靡”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可以用来形容某种崩溃或消散的状态,具有一定的描述性和象征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状态。
1.
【涣】
(形声。从水,奂(huàn)声。本义:流散,离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涣,流散也。 、 《诗·郑风·溱洧》-方涣涣兮。 、 《易·序卦传》-涣者离也。 、 《汉书·刑法志》-则涣然离矣。 、 《老子》。注:“涣者解散。”-涣兮。 、 《刘熊碑》-涣乎成功。 、 《戚伯著碑》-功德涣彰。
【组词】
涣然冰释、 涣驰、 涣泮、 涣衍
2.
【靡】
(形声。从非,麻声(mǐ)。本义:无;没有)。
同本义 。
【引证】
《尔雅》-靡,无也。 、 《诗·小雅·采薇》-靡室靡家。 、 《诗·邶风·泉水》-靡日不思。 、 《战国策·秦策》-靡不有初。 、 《聊斋志异·促织》-靡计不施。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靡不毕现。
【组词】
靡有孑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