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3: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3:56
出嫁: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女子离开自己的家庭,成为另一个家庭的一员”,通常指的是女性结婚的过程。在传统意义上,出嫁意味着女性从父母的家庭转移到丈夫的家庭,开始新的家庭生活。
出嫁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出”意味着离开,“嫁”指的是女子结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出嫁的含义可能更加强调个人选择和平等。
在许多文化中,出嫁是一个重要的社会仪式,标志着女性从少女转变为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在一些传统社会中,出嫁还可能涉及财产转移和家族联姻。
出嫁往往让人联想到喜庆、期待和转变。它可能引发对家庭、爱情和未来的深思。
个人经历中,出嫁可能是一次难忘的体验,涉及到情感的交织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诗歌中,出嫁可以被描绘为“一朵花从温室移到广阔的田野”,象征着成长和自由。
出嫁可能让人联想到婚礼的场景,如白纱、鲜花和欢快的音乐。
在不同文化中,出嫁的仪式和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婚礼通常更加个人化和浪漫化,而在一些亚洲文化中,婚礼可能更加注重家族和传统。
出嫁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物理上的转移,也象征着情感和社会角色的转变。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多重含义和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和理解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
1.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2.
【嫁】
(形声。从女,家声。本义:女子出嫁)。
同本义(跟“娶”相对)。
【引证】
《说文》-嫁,女适人也。 、 《易·序卦》。虞注:“嫁,归也。”-归妹。 、 《仪礼·丧服》。虞注:“凡女行于大夫以上曰嫁,行于士庶曰适人。”-子嫁反。 、 《诗·大雅·大明》-自彼殷商,来嫁于周。 、 《史记·滑稽列传》-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
【组词】
嫁杏、 嫁子、 嫁娶、 嫁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