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3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36:49
词汇“出守”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基本定义和语境分析如下:
“出守”字面意思是指官员离开京城,前往地方担任守臣或地方官职。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描述古代官员的职务调动,特别是从中央政府调任到地方担任重要职务的情况。
在文学作品中,“出守”常用来描绘官员的仕途变迁,有时带有一定的政治或社会寓意。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政治讨论中,它可能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政治学中,这个词汇用于描述古代官员的职务变动。
“出守”一词源于古代**的官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在描述古代官员职务变动时,仍是一个常用词汇。
在**古代,官员的出守往往意味着他们需要在地方上施展才华,处理地方政务,这对官员的个人能力和政治生涯都有重要影响。
对于我来说,“出守”这个词带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联想,因为它涉及官员离开熟悉的环境,前往新的地方履行职责。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没有直接遇到与“出守”相关的经历,但在阅读历史书籍或观看古装剧时,这个词经常出现,让我对古代官员的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出守”:
春风拂面过长安,
一纸诏书出守边。
千里江山皆画卷,
不负苍生不负天。
想象一位官员身着官服,手持诏书,骑马离开繁华的京城,前往边疆,这样的场景可以带来一种历史感和使命感。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职务调动可能没有特定的词汇,但官员的调动和职责变化是普遍存在的。
“出守”这个词对我来说,不仅是了解*古代官制的一个窗口,也是理解古代官员责任和使命感的一个途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1.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2.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左传·二十一年》-王巡虢守。 、 《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均地守。 、 《周礼·内宰》。注:“宿卫者。”-纠其守。 、 《荀子·王制》。注:“谓地也。”-虽守者益。 、 《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