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5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56:51
词汇“慎辞”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文雅或古风的词汇。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慎辞”字面意思是指谨慎选择言辞,避免使用不当或冒犯他人的话语。基本含义是在表达时要注意措辞的恰当性和礼貌性。
“慎”字源自古代汉语,意为谨慎、小心;“辞”字意为言辞、话语。两者结合,形成了“慎辞”这一词汇,强调在言谈中的谨慎态度。
在**传统文化中,慎辞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儒家文化中,强调“言而有信”,即言辞要慎重,不可轻率。
慎辞给人一种稳重、可靠的印象,它让人联想到一个深思熟虑、言出必行的人。
在职场中,我曾遇到需要慎辞的情况,比如在团队会议上提出批评意见时,我必须确保言辞既直接又不会伤害到同事的自尊。
在诗歌中,慎辞可以用来形容一个诗人的写作态度:
笔下生花慎辞章,
字字珠玑映月光。
慎辞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位穿着正装、手持文件的严肃人士,在安静的会议室中沉稳地发言。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hoose one's words carefully”或“speak with caution”,强调在言谈中的谨慎和选择性。
慎辞是一个强调言谈谨慎和礼貌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中都有其重要性。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在职场、学术还是日常生活中,慎辞都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沟通方式。通过学*和应用慎辞,我们可以更有效地与他人交流,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1.
【慎】
(形声。从心,真声。本义:谨慎;慎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慎,谨也。 、 《尔雅》-慎,诚也。 、 《国语·周语》-慎,德之守也。 、 《贾子道术》-僶勉就善谓之慎。 、 《诗·小雅·白驹》-慎尔优游。 、 《诗·小雅·巧言》-予慎无罪。 、 《仪礼·聘礼记》-入门主敬,升堂主慎。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组词】
审慎、 失慎、 慎独、 慎刑、 慎行、 慎言慎行、 慎小事微、 慎缄、 慎小谨微
2.
【辞】
(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分争辩讼谓之辞。-辞,讼也。 、 《后汉书·周纡传》。注:“辞案犹今案牍也。”-善于辞案条教。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