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6: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6:38
慎默: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慎”意为谨慎、小心,“默”意为沉默、不说话。结合起来,“慎默”指的是在言语上非常谨慎,不轻易发表意见或说话,强调在表达时的慎重和节制。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慎默”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性格或行为,如“他总是慎默寡言,即使在最亲近的朋友面前也不轻易透露心声。”
口语语境:在日常对话中,“慎默”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在社交场合中的行为,如“她在聚会上显得很慎默,几乎不参与讨论。”
专业领域:在法律或政治领域,“慎默”可能指在特定情况下保持沉默的重要性,如“律师在庭审中必须慎默,以免泄露关键信息。”
同义词:沉默寡言、缄默、谨言慎行
反义词:多言、健谈、口若悬河
“慎”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为小心、谨慎。“默”字则较晚出现,原意为不说话、沉默。两者结合的“慎默”在古代文献中较少见,更多是在近现代文学和口语中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慎默常与儒家思想中的“慎独”相联系,强调个人在独处时的自我约束和谨慎。在现代社会,慎默可能被视为一种社交技巧,特别是在需要保护隐私或避免冲突的场合。
“慎默”给人一种稳重、深思熟虑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内敛、有深度的人,也可能让人感到一种距离感或神秘感。
在职场中,我曾遇到一位同事,他总是慎默,不轻易表达意见,但每次发言都切中要害,这让我学会了在表达前多思考。
在诗歌中,“慎默”可以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月色如水,星辰慎默,夜的深处,思绪悄然流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安静的图书馆,人们慎默地阅读,只有翻书声和偶尔的咳嗽声。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段轻柔的钢琴曲,营造出一种慎默的氛围。
在英语中,“慎默”可以对应为“reserved”或“taciturn”,这些词汇也强调了言语上的节制和谨慎。
“慎默”是一个富有深意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方式,也反映了个人在社交和表达中的态度。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并运用“慎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沟通的艺术,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保持沉默,以及在发言时更加谨慎和有分寸。
1.
【慎】
(形声。从心,真声。本义:谨慎;慎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慎,谨也。 、 《尔雅》-慎,诚也。 、 《国语·周语》-慎,德之守也。 、 《贾子道术》-僶勉就善谓之慎。 、 《诗·小雅·白驹》-慎尔优游。 、 《诗·小雅·巧言》-予慎无罪。 、 《仪礼·聘礼记》-入门主敬,升堂主慎。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组词】
审慎、 失慎、 慎独、 慎刑、 慎行、 慎言慎行、 慎小事微、 慎缄、 慎小谨微
2.
【默】
(形声。从犬,黑声。本义:狗突然窜出追人)。
闭口不说话。
【引证】
《书·说命》-恭默思道。 、 《论语》-默而识之。 、 《易·系辞》-或默或语。 、 《国语·楚语》-三年默以思道。 、 《左传·昭公十五年》-我不欲战而能默。 、 白居易《移家入新宅》-默坐低双眉。
【组词】
默然不语、 默默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