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21: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21:12
慎言:字面意思是指谨慎地说话,不轻易发表意见或表达观点。基本含义是强调在说话时要考虑周全,避免因言语不慎而引起误解或冲突。
慎言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慎”意为谨慎、小心,“言”意为说话。在古代文献中,如《论语》等,已有强调慎言的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慎言的含义逐渐固定,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慎言被视为一种美德,强调在社交和公共场合中要谨慎表达,避免因言辞不当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这种观念在现代社会依然被广泛接受,尤其在政治、商业等领域。
慎言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稳重、可靠和谨慎。它让人联想到一个深思熟虑、不轻易表态的人,这种形象往往给人以信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慎言提醒我在表达观点时要考虑周全,尤其是在敏感或复杂的情况下。例如,在与同事讨论工作问题时,我会慎言,确保我的建议既合理又不会引起不必要的争议。
诗歌: 慎言如金,字字珠玑, 深思熟虑,言出必行。 风轻云淡,心静如水,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视觉:慎言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安静的图书馆,人们轻声细语,生怕打扰到他人。 听觉:慎言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严肃的会议室,人们低声讨论,每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
在英语中,慎言可以对应为“prudence in speech”或“careful speech”。在不同文化中,慎言的重要性普遍被认可,尽管表达方式和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
慎言是一个强调谨慎和深思熟虑的词汇,它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都有重要的应用。通过学*和分析慎言,我更加意识到在表达观点时要考虑周全,避免因言辞不当而引起误解或冲突。慎言不仅是一种语言技巧,更是一种生活智慧。
1.
【慎】
(形声。从心,真声。本义:谨慎;慎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慎,谨也。 、 《尔雅》-慎,诚也。 、 《国语·周语》-慎,德之守也。 、 《贾子道术》-僶勉就善谓之慎。 、 《诗·小雅·白驹》-慎尔优游。 、 《诗·小雅·巧言》-予慎无罪。 、 《仪礼·聘礼记》-入门主敬,升堂主慎。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组词】
审慎、 失慎、 慎独、 慎刑、 慎行、 慎言慎行、 慎小事微、 慎缄、 慎小谨微
2.
【言】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志以发言。 、 《左传·昭公九年》-志以定言。 、 《国语·周语上》-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法言·问神》-言,心声也。 、 《墨子经》-言,口之利也。 、 《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具言所闻。 、 《后汉书·列女传》-趋机而言。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言于李??。 、 明·魏禧《大铁椎传》-言讫不见。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组词】
言绝、 言言、 言不尽意、 言戏、 言人人殊、 言笑自若、 言之无文、 言方行圆、 言信、 言爽、 言不顾行、 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