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34: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34:29
甥舅:这个词汇由两个字组成,“甥”指的是姐姐或妹妹的儿子,即外甥;“舅”指的是母亲的兄弟,即舅舅。因此,“甥舅”字面意思是指外甥和舅舅之间的关系。
在文学作品中,“甥舅”关系常常被用来描绘家族间的紧密联系或某种特定的情感纽带。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更多地用于日常对话中提及家庭成员关系。在专业领域,如人类学或社会学,可能会探讨甥舅关系在不同文化中的社会功能和意义。
同义词:侄甥(侄子与外甥的统称),舅侄(舅舅与侄子的关系) 反义词:姑侄(姑姑与侄子的关系),姨甥(姨妈与外甥的关系)
“甥”和“舅”这两个字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且其基本含义至今未变。在古代社会,甥舅关系在家族和社会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关系在语言中的体现也较为稳定。
在**传统文化中,甥舅关系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亲属关系,往往涉及到家族荣誉、财产继承和社会地位的传递。在某些地区,舅舅在甥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教育者和保护者的角色。
提到“甥舅”,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家族的温暖、长辈的关爱以及年轻一代的成长。这种关系往往带有积极的情感色彩,象征着支持和传承。
个人经历中,甥舅关系可能体现在家族聚会、节日庆祝或是日常生活中的互动。例如,舅舅可能会在甥子的重要时刻(如毕业、结婚)给予特别的支持和祝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甥舅共步花园中,笑语盈盈,岁月静好。”
视觉上,甥舅关系可能让人联想到家庭合影、节日聚餐的温馨场景。听觉上,可能是家族聚会中的欢声笑语或是长辈的教诲声。
在不同文化中,甥舅关系的重视程度和表现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西方文化中,这种关系可能不像在东方文化中那样强调。
通过对“甥舅”这一词汇的学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在语言中的意义和文化背景中的作用。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1.
【甥】
(形声。从男,生声。本义:姐妹的儿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甥,谓我舅者,我谓之甥。 、 《释名》-舅谓姊妹之子曰甥。甥亦生也。出配他男而生,故其制字男傍作生也。 、 《国语·晋语》-青阳,方雷氏之甥也。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
【组词】
甥徒、 甥孙、 甥婿、 甥舅
2.
【舅】
(形声。从男,臼声。本义:舅父,指母之兄或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母之兄、弟。妻之父为外舅,从男,臼声。凡异姓之称,不得称父,则舅之。 、 《诗·大雅·崧高》-王之元舅。 、 宋·王安石《伤仲永》-于舅家见。 、
【组词】
舅氏、 舅公、 舅弟、 舅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