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22: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22:02
词汇“[义说]”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经过查询,没有找到确切的基本定义和广泛的使用记录。因此,我将基于“义说”这两个字的可能含义和组合进行分析。
“义说”可以理解为“关于正义或道德的论述”或“基于正义的解释”。在这里,“义”通常指正义、道德或正当性,而“说”则表示解释、论述或讲述。
由于“义说”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强调某种道德或正义的观点或立场;在口语中,可能不太常见,除非在特定的讨论正义和道德的场合;在专业领域,如伦理学、法学等,可能会偶尔出现,用以指代对正义原则的阐述。
由于“义说”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没有详细记录。通常,“义”字源于古代汉语,表示正义、道德,而“说”字则表示解释、讲述。
在强调道德和正义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义说”可能会被更多地提及,尤其是在讨论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时。
提到“义说”,可能会联想到严肃、正直和责任感,因为它涉及到正义和道德的论述。
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不太会直接使用“义说”这个词,但在参与道德或正义相关的讨论时,可能会间接涉及到这个概念。
在创作中,可以将“义说”融入到一个关于正义和道德的故事中,例如: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的“义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迷茫的心灵。
提到“义说”,可能会联想到法庭上的辩论、哲学讲座或道德教育课程,这些场景可能会伴随着严肃的氛围和深沉的语调。
由于“义说”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太明确。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moral discourse”或“justice discussion”。
尽管“义说”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涉及到正义和道德的论述,这在任何语言和文化中都是重要的主题。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深化对道德和正义问题的理解和讨论。
1.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2.
【说】
古语的读法。 同: 悦
【引证】
《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战国策·魏策》-秦王不说。 、 《韩非子·内诸说上》-宣王说之。 、 《韩非子·五蠹》-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