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8:32
“外传”一词通常指的是与正统或官方版本不同的叙述或记录,它可以是小说、传记、历史记录等的一种形式,通常包含额外的、未被正式记录的信息或故事。
“外传”一词源于汉语,字面意思是“外部的传记”或“外部的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包括任何非官方的叙述或记录。
在某些文化中,“外传”可能被视为不正式或不可靠的信息来源,而在其他文化中,它可能被认为是更真实或更人性化的视角。
“外传”一词可能引发好奇和探索的情感,因为它暗示了未被完全揭示的故事或信息。
在阅读一部小说时,我特别喜欢阅读“外传”,因为它们提供了更多关于我喜欢的角色的深度和背景。
在创作一首诗时,我可以使用“外传”来描述一个角色的内心世界,这些内容在主要故事中未被提及。
想象一部电影的“外传”,可能会有额外的场景或对话,这些内容在正式版本中被剪辑掉了,但通过幕后花絮或特别版DVD呈现给观众。
在英语中,“外传”可能对应于“spin-off”或“side story”,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和接受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外传”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它不仅提供了对正式记录的补充,还激发了人们对未被揭示的故事的好奇心。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帮助我更全面地理解和描述世界。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传】
驿站所备的车。
【引证】
《左传·成公五年》-晋侯以传召伯宗。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周公旦从鲁闻之,发急传而问之。(急传:特快的驿车) 、 《韩非子·爱臣》-非传非遽(驿马),载奇皮革,罪死不赦。
驿站;驿舍。
【引证】
《战国策·齐策五》-昔者赵氏袭卫,车舍人不休传。 、 《后汉书·陈忠传》-发人修道,缮理亭传。
【组词】
传车、 传吏、 传马、 传乘、 传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