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7:20
异苔同岑(yì tái tóng cén)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不同的苔藓生长在同一座山崖上。这个成语比喻不同的人或事物虽然性质不同,但可以和谐共存或达到相同的目的。
在文学作品中,异苔同岑常用来形容不同的人物或思想在同一背景下和谐共处,如在描述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或一个包容性的团体。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文化研究中,它可能被用来讨论多样性与统一性的问题。
异苔同岑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中的“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被后人引申为“异苔同岑”,用以比喻不同的事物和谐共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异苔同岑体现了“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强调在多样性中寻求统一,在差异中寻求和谐。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也被广泛应用于多元文化的融合和社会的包容性发展。
这个成语给人以和谐、包容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了自然界中不同生物共生的景象,以及人类社会中不同文化、思想的交流与融合。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多元文化交流活动中听到这个成语,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不同背景人们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合作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异苔同岑映山色,和风细雨润心田。”
想象一幅画面,不同的植物和苔藓覆盖在同一座山崖上,色彩斑斓,和谐共生。音乐上,可以联想到多种乐器的和谐合奏,如交响乐团的演出。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ifferent strokes for different folks”,虽然不完全对应,但也表达了多样性和和谐共存的概念。
异苔同岑这个成语不仅在语言上富有诗意,而且在文化和社会层面具有深刻的意义。它提醒我们在多样性中寻求和谐,在差异中寻求统一,这对于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思想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人亦有言,松竹有林,及余臭味,异苔同岑。
1.
【异】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异,怪也。 、 《广韵》-异,奇也。 、 《列子·杨朱》-何以异哉。 、 左思《魏都赋》-异乎交益之士。 、 《战国策·赵策》-妇人异甚。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产异蛇。 、 唐·柳宗元《三戒》-觉无异能。 、 宋·王安石《伤仲永》-父异焉。
【组词】
异疾、 异形
2.
【苔】
(形声。从艸,台声。本义:青苔;也指苔类植物)。
植物名。本作菭。又名地衣,水衣。属隐花植物类,根、茎、叶区别不明显,有青、绿、紫等色,多生于阴湿地方,延贴地面,故亦叫“地衣”。
【引证】
李白《长干行》。又如:苔衣(即青苔。泛指苔藓类植物);苔岑(不同的苔生在同一山崖上。比喻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在一起);苔钱(即苔。因苔点形圆如铜钱,故称);苔茸(丛生的苔藓)-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3. 【同】 ——见“胡同”hútòng。
4.
【岑】
(形声。从山,今声。本义:小而高的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岑,山小而高也。 、 《孟子》。注:“岑楼,山之锐岭者。”按,谓山之层叠似楼也。”-可使高于岑楼。 、 《庄子·徐无鬼》。注:“岸也。”-未始离于岑。 、 张衡《思玄赋》-饮青岑之王醴兮。 、 马融《长笛赋》-托九成之孤岑兮。
【组词】
岑嶅、 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