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48: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48:54
词汇“异致”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异致”的分析:
“异致”可以理解为“不同的结果”或“不同的效果”。它通常用来描述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的与预期或常规不同的结果。
由于“异致”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和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强调某种特殊情况下的非预期结果。在专业领域,如哲学或逻辑学中,可能会用来讨论因果关系的复杂性。
“异致”由“异”和“致”两个字组成。“异”表示不同或异常,“致”表示导致或结果。这个词可能源自对复杂因果关系的描述,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在强调逻辑和理性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异致”可能会被用来探讨非线性因果关系或复杂系统中的非预期结果。
“异致”可能带有一种意外或惊讶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涉及到与常规或预期不同的结果。
由于“异致”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该词汇直接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异致”来描述自然界中的一些非预期现象,如“春风异致,花开非时”。
由于“异致”涉及到非预期的结果,可能会联想到一些意外的视觉景象或突发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找到描述非预期结果的类似概念。
“异致”是一个描述非预期结果的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用,但在特定语境下可以用来强调因果关系的复杂性。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但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注意语境的适宜性。
1.
【异】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异,怪也。 、 《广韵》-异,奇也。 、 《列子·杨朱》-何以异哉。 、 左思《魏都赋》-异乎交益之士。 、 《战国策·赵策》-妇人异甚。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产异蛇。 、 唐·柳宗元《三戒》-觉无异能。 、 宋·王安石《伤仲永》-父异焉。
【组词】
异疾、 异形
2.
【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致,送诣也。 、 《易·象下传》-君子以致命遂志。 、 《诗·卫风·竹竿》-远莫致之。 、 《诗·卫风·聘礼》-卿致馆。 、 《仪礼·曾子问》-殷人既葬而致事。 、 《荀子·解蔽》-远方莫不致其珍。 、 《史记·李将军列传》-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致敬亭于幕府。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致电上海。
【组词】
致聘
招引;招致。
【引证】
汉·贾谊《过秦论》-致天下之士。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致食客三千人。(致,招致,招徕。) 、 《三国志·诸葛亮传》-不可屈致。 、 《三国演义》-今宜厚待刘禅,以致孙休。 、 清·袁枚《祭妹文》-致孤危托落。(致,招致,造成。) 、 《明史》-致此疾困。
【组词】
导致、 致病;致残;致人、 致士、 致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