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5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55:57
词汇“异行”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其含义和用法。
“异行”字面意思是指不同的行为或行动。它可以指与常规或主流不同的行为方式,或者是指在道德、法律等方面不被接受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异行”可能用来描述一个角色的独特行为,强调其与众不同。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可能会用来描述某些特殊行为模式。
“异行”由“异”和“行”两个字组成。“异”表示不同或异常,“行”表示行为或行动。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可能有所出现,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异行”可能被视为创新或前卫,而在其他情况下可能被视为反常或不被接受。这取决于社会对多样性和创新的接受程度。
“异行”可能带有一种神秘或不寻常的情感色彩,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敢于挑战常规、追求个性的人。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遇到某人的行为与众不同,可能会用“异行”来形容,尤其是在那些行为引起关注或争议的情况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异行”来描述一个角色的独特行为,如:“在月光下,他的异行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独树一帜。”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穿着奇异服装的人在人群中独自行走,这种视觉形象可以与“异行”联系起来。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描述这种行为的独特音乐或声音。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concept可以通过不同的词汇来表达,如英语中的“eccentric behavior”或“unconventional action”。
“异行”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用,但它提供了一个描述独特或非常规行为的词汇选择。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概念和情感。
1.
【异】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异,怪也。 、 《广韵》-异,奇也。 、 《列子·杨朱》-何以异哉。 、 左思《魏都赋》-异乎交益之士。 、 《战国策·赵策》-妇人异甚。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产异蛇。 、 唐·柳宗元《三戒》-觉无异能。 、 宋·王安石《伤仲永》-父异焉。
【组词】
异疾、 异形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