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27: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27:26
“异观”一词通常指的是与众不同的观点或看法,强调与主流或常规观点的差异。它可以指新颖的见解、独特的理解或非传统的评价。
“异观”由“异”和“观”两个字组成。“异”指不同或特别,“观”指看法或观点。在古代汉语中,“异”已有与众不同的含义,而“观”则指观察或看法。随着语言的发展,“异观”逐渐被用来形容与众不同的观点或看法。
在鼓励创新和多样性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异观”被视为一种积极的品质,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和思想发展。在某些文化中,持有异观的人可能被视为有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异观”一词往往带有一种新颖和突破常规的情感色彩,给人以创新和前瞻性的联想。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新事物的探索欲望,也可能引起对传统观念的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对教育有着独特的异观,主张通过游戏和实践来学习知识,这种异观极大地改变了我的学习方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异观”:
在晨曦的异观中,
我看见了世界的另一面,
不是光明,而是深邃的黑暗,
却也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结合图片,一张展现独特视角的照片,如从鸟瞰角度拍摄的城市,可以很好地体现“异观”的视觉联想。在音乐方面,一首节奏独特、旋律新颖的曲子也能引发“异观”的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异观”可以对应为“alternative perspective”或“unique viewpoint”。在不同文化中,对异观的接受程度和评价可能有所不同,但普遍认为它是创新和多样性的体现。
“异观”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和前瞻性的词汇,它鼓励人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推动社会和思想的进步。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异观”有助于培养我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1.
【异】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异,怪也。 、 《广韵》-异,奇也。 、 《列子·杨朱》-何以异哉。 、 左思《魏都赋》-异乎交益之士。 、 《战国策·赵策》-妇人异甚。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产异蛇。 、 唐·柳宗元《三戒》-觉无异能。 、 宋·王安石《伤仲永》-父异焉。
【组词】
异疾、 异形
2.
【观】
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张示法令的地方。同“阙”。
【引证】
《尔雅·释宫》郭璞注:“孙炎曰:‘宫门双阙,旧章悬焉,使民观之,因谓之观。’”。-观谓之阙。 、 《礼记·礼运》-出游于观之上。 、 《后汉书·班固传·典引》-是以凤凰来信,集羽族于观阙,肉角驯毛宗于外囿。
【组词】
观阙、 观魏
台榭。
【引证】
《左传·哀公元年》-宫室不观,舟车不饰。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见臣列观。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组词】
观台、 观榭、 观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