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0:09: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0:09:56
词汇“哀穷悼屈”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组合在一起则表达了一种深刻的情感和态度。
综合起来,“哀穷悼屈”意味着对处于困境、不得志且遭受屈辱的人表示深切的同情和哀悼。
“哀穷悼屈”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对不幸者的同情和哀悼。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变化,但核心意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同情和哀悼是一种美德,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它也反映了人对历史和文学人物的深厚情感。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深沉的悲伤和同情,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不幸人物,如屈原。它激发了对正义和公平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阅读历史书籍或文学作品时遇到这个成语,感受到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深切同情。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哀穷悼屈心未已,千古风流人物泪。”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文人在江边哀悼的画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琴的悠扬旋律,传达出深沉的哀思。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情感可以用“lament for the downtrodden”或“mourn the oppressed”来表达。
“哀穷悼屈”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它帮助我们理解和感受历史和文学中的深层次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美感。
尚贤而与能,哀穷而悼屈。
1.
【哀】
(形声。从口,衣声。本义:悲痛;悲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哀,闵也。 、 《广雅》-哀,痛也。 、 《周礼·大宗伯》。注:“救患分灾。”-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 《孟子》。注:“伤也。”-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 《柳敏碑》-呜呼哀哉。 、 《礼记·檀弓》-有妇人哭于墓间而哀。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悲哀、欢乐的神情都先流露了出来)。
【组词】
哀咜、 哀诏、 哀哉、 哀毁骨立
2.
【穷】
(形声。从穴,躬声。躬,身体,身在穴下,很窘困。简化字为会意,力在穴下,有劲使不出。本义:穷尽,完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穷,极也。 、 《小尔雅·广诂》-穷,竟也。 、 《楚辞·九歌·云中君》-横四海兮焉穷? 、 《山海经·大荒南经》。注:“流极于此山也。”-赤水穷焉。 、 《吕氏春秋·下贤》-与物变化而无所终穷。 、 《礼记·乐记》-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 、 《战国策·燕策》-图穷而匕首见。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欲穷其林。 、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接天莲叶无穷碧。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乐亦无穷。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理屈词穷。
【组词】
穷形尽致、 穷师远讨、 穷兵屯戍、 无穷、 穷了、 穷生
3.
【悼】
(形声。从心,卓声。本义:恐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悼,惧也。陈楚谓惧曰悼。 、 《国语·晋语》-隐悼播越。 、 《周书·谥法》-恐惧从处曰悼。 、 张衡《西京赋》-怵悼栗而耸兢。 、 《诗·桧风·羔裘》。注:“动也。”-中心是悼。 、 陈寿《三国志》-心栗手悼,书不成字。
【组词】
悼栗、 悼慑
4.
【屈】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屈,拗曲。 、 《正字通》-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 、 《易·系辞》-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 马中锡《中山狼传》-猬缩蠖屈。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不可屈伸。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安能屈豪杰。 、 清·方苞《狱中杂记》-屈膝叩首。 、 清·张廷玉《明史》-不当屈。
【组词】
屈指询算、 屈律、 屈卮、 屈申、 诎屈、 屈伸、 屈屈、 屈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