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39: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39:52
“哀痛欲绝”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极度悲伤,几乎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人在遭受巨大打击或失去重要人物时的极端悲痛情绪。
在文学作品中,“哀痛欲绝”常被用来描绘主人公在经历悲剧后的心理状态,增强情感的深度和强度。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在得知不幸消息后的反应。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医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患者的情绪状态。
同义词:悲痛欲绝、痛不欲生、心如刀割 反义词:欣喜若狂、心花怒放、欢天喜地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表达的情感强度和具体情境的不同。反义词则完全表达了相反的情绪状态。
“哀痛欲绝”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传统,其构成词汇“哀痛”和“欲绝”都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表达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用法和意义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
在**文化中,表达悲痛和哀伤的词汇非常丰富,这与重视家庭和人际关系的文化背景有关。在社会交往中,适当地表达哀痛可以体现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者的同情。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沉重和悲伤。联想可能包括失去亲人、朋友或重要事物的场景,以及随之而来的深切痛苦和无助感。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有一位朋友在失去亲人后表现得哀痛欲绝,那段时间我们尽力给予她支持和安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哀痛欲绝的心,在月光下轻轻颤抖,寻找一丝慰藉。”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黑白画面中的人物,面容憔悴,眼中含泪。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悲伤的音乐或哭泣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eartbroken”或“inconsolabl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是相似的。
“哀痛欲绝”这个词汇在表达极端悲痛时非常有力,它不仅帮助我们准确传达情感,还能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增强表现力。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是非常重要的。
那宝珠按未嫁女之礼在灵前哀哀欲绝。
宝庆给大哥唱了一曲挽歌,直唱得泣不成声,~。
1.
【哀】
(形声。从口,衣声。本义:悲痛;悲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哀,闵也。 、 《广雅》-哀,痛也。 、 《周礼·大宗伯》。注:“救患分灾。”-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 《孟子》。注:“伤也。”-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 《柳敏碑》-呜呼哀哉。 、 《礼记·檀弓》-有妇人哭于墓间而哀。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悲哀、欢乐的神情都先流露了出来)。
【组词】
哀咜、 哀诏、 哀哉、 哀毁骨立
2.
【痛】
(形声。从疒,甬声。疒(chuáng),与疾病有关。本义:疼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痛,病也。 、 《易·说卦》-坎为耳痛。 、 《韩非子·喻老》-桓侯体痛。 、 汉·王充《论衡·订鬼篇》-身体痛。 、 、
【组词】
痛不欲生;痛定思痛;创巨痛深;累得酸痛;痛毒、 痛疾、 痛脚、 痛煞、 痛痹、 痛痒
3.
【欲】
(形声。从欠,谷(yù)声。“欠”表示有所不足,故产生欲望。本义:欲望;嗜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俗字亦作慾。-欲,贪欲也。 、 《荀子·正名》-欲者,情之应也。 、 《吕氏春秋·贵生》。注:“生死耳目口鼻也。”-六欲。 、 《论语》。注:“乐色曰欲。”-以欲竭其精。 、 苏洵《六国论》-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厉而不刚者,则欲夺之也。
【组词】
欲令智昏、 欲障、 欲海、 欲界、 欲心、 欲事、 欲尘
想要;希望。
【引证】
《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 、 《论语·微子》-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 《史记·魏公子列传》-晋鄙…曰:“…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 、 《资治通鉴·汉纪》-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故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组词】
欲踵、 欲待、 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欲速则不达、 欲益反损
4.
【绝】
(会意。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本义:把丝弄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绝,断丝也。 、 《史记》-冠缨索绝。
【组词】
绝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