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6: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6:22
哀箫:指悲凉的箫声,通常用来形容箫声中带有哀伤、悲痛的情感。
在文学作品中,“哀箫”常用于描绘悲伤、哀悼的场景,如古诗文中描述战乱、离别或丧葬的场合。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音乐评论或描述特定音乐作品的情感氛围时可能会出现。
同义词:悲箫、哀音、哀曲 反义词:欢箫、喜音、欢曲
“哀箫”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箫是一种古老的吹奏乐器,而“哀”字则表达了悲伤的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成为表达悲伤情感的典型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箫常被用于表达哀思和悼念,尤其是在丧葬仪式中。因此,“哀箫”这个词在描述这些场合时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
听到“哀箫”这个词,我联想到深夜中孤独的箫声,以及随之而来的深沉悲伤和哀思。这种情感反应可能影响我对相关场景的描绘和表达。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葬礼上听到哀箫的演奏,那悲凉的箫声至今仍让我难以忘怀,它加深了我对生命和离别的思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哀箫”:
夜幕低垂,星辰黯淡,
哀箫声声,穿透寂静的夜。
思念如潮,涌上心头,
箫声中,我看见你的影子。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夜晚墓地的画面,月光下,一位孤独的吹箫者,箫声悲凉。在音乐方面,可以联想到一些古典音乐作品中使用箫来表达悲伤情感的片段。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悲伤的长笛”(sad flute),虽然在情感表达上有所不同,但都是用来形容带有悲伤情感的乐器声音。
通过对“哀箫”这个词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在文学和音乐中的应用,以及它在表达悲伤情感时的独特作用。这个词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加深了我对文化背景和情感表达的理解。
1.
【哀】
(形声。从口,衣声。本义:悲痛;悲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哀,闵也。 、 《广雅》-哀,痛也。 、 《周礼·大宗伯》。注:“救患分灾。”-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 《孟子》。注:“伤也。”-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 《柳敏碑》-呜呼哀哉。 、 《礼记·檀弓》-有妇人哭于墓间而哀。 、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悲哀、欢乐的神情都先流露了出来)。
【组词】
哀咜、 哀诏、 哀哉、 哀毁骨立
2.
【笳】
(形声。从竹,加声。本义:胡笳)。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似笛。通常称“胡笳” 。胡人卷芦叶为笳,吹以作乐,后以竹为管,饰以桦皮,上有三孔,两端加角。
【引证】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刁斗笳吹。
【组词】
笳角、 笳鼓、 笳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