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4:23: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4:23:26
“伤悼”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因失去亲人或朋友而感到悲痛和哀悼。它强调的是一种深切的情感反应,通常伴随着对逝者的怀念和对其生命的尊重。
“伤悼”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伤”指的是伤害或痛苦,“悼”则是指哀悼。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更多地出现在文学作品或正式场合中。
在**文化中,“伤悼”与儒家思想中的“孝道”和“礼仪”密切相关。在传统观念中,对逝者的哀悼是对其生命的尊重,也是对家庭和社会秩序的维护。因此,伤悼不仅是个人的情感表达,也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伤悼”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沉重和哀伤。它让我联想到葬礼、黑纱和泪水,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无尽思念。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影响我的表达方式,使我更加谨慎和深情地处理与死亡相关的话题。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参加过一位亲人的葬礼,那时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伤悼”的情感。在那个场合,我感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共同哀伤,以及对逝者的深切怀念。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伤悼”:
在寂静的夜里,我伤悼着
那颗不再闪烁的星辰,
它曾是我心中的灯塔,
如今却沉入了永恒的黑暗。
在英语中,与“伤悼”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mourn”或“grieve”。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同样强调对逝者的哀悼和悲痛,但在表达方式和仪式上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伤悼”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汉语中的丰富含义和文化背景。这个词不仅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意如何恰当地使用“伤悼”,以传达深切的情感和尊重。
1.
【伤】
(形声。从人,塲(shāng)省声。本义:皮肉破损处;创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伤,创也。 、 《礼记·月令》。注:“创之浅者曰伤。”-命理瞻伤。 、 《左传·襄公十七年》-以杙抉其伤。 、 《左传·哀公元年》-无面伤。 、 《庄子·徐无鬼》-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斵之,尽垩而鼻不伤。 、 《庄子·人间世》-咶其叶,则口烂而受伤。 、 《荀子·正论》-则援剑戟而逐之,不避死伤。 、 清·方苞《狱中杂记》-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城中死伤日积,巷哭声相闻。
【组词】
枪伤;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负伤;轻伤;重伤;遍体鳞伤;死伤;刀伤;烧伤,灼伤;烫伤;冻伤
2.
【悼】
(形声。从心,卓声。本义:恐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悼,惧也。陈楚谓惧曰悼。 、 《国语·晋语》-隐悼播越。 、 《周书·谥法》-恐惧从处曰悼。 、 张衡《西京赋》-怵悼栗而耸兢。 、 《诗·桧风·羔裘》。注:“动也。”-中心是悼。 、 陈寿《三国志》-心栗手悼,书不成字。
【组词】
悼栗、 悼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