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0:04: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0:04:46
“前仆后起”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站起来。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在困难或危险面前,人们不畏艰险,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文学作品中,“前仆后起”常用来描绘战争、革命或任何需要牺牲和勇气的场景。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鼓励他人在面对挑战时不要轻易放弃。在专业领域,如军事、历史研究中,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分析和评价某些历史**或军事行动中的士气。
同义词:前赴后继、勇往直前、不屈不挠 反义词:畏缩不前、临阵脱逃、半途而废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表达上各有侧重,但“前仆后起”更强调在连续的牺牲和挑战中保持勇气和决心。
“前仆后起”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坚韧不拔、勇于牺牲的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表达这种精神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前仆后起”与许多历史和英雄人物的故事紧密相关,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这些历史背景加深了人们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情感联系。
这个成语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勇气、牺牲和坚持。在面对个人挑战时,这个成语可以激励人们保持坚韧不拔的态度。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团队项目中遇到困难时,团队成员展现了“前仆后起”的精神,不断尝试新的解决方案,最终克服了难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风暴的中心,我们前仆后起,/ 以不灭的火焰,照亮黑暗的夜。”
想象一幅画面:在战场上,士兵们一个接一个倒下,但后面的士兵毫不犹豫地继续冲锋。这种场景可以通过电影或纪录片中的战斗场面来体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all forward”或“keep pushing forward”,虽然它们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传达了类似的前进和坚持的精神。
“前仆后起”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历史和文化的反映,也是一种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勇气和决心的强大工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力量。
跛马愠仆,前仆后踣。
可怜志士死社稷,~形影从。
1.
【前】
(本义:前进)。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前,进也。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 《乐府诗集·陌上桑》-罗敷前致词。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聊斋志异·狼三则》-狼不敢前。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驰而前。 、 《庄子》-孔子下车而前。
【组词】
前却、 前迈、 前旌
2.
【仆】
(会意。从人,从菐,菐亦声。古文从臣,从菐。甲骨文字形,象一个罪人端着畚箕,从事卑贱劳动之形。本义:供役使的人。即奴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僕,给事者。 、 《诗·大雅·既醉》-景命有仆。
3.
【后】
(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后,继君体也。 、 《书·舜典》-班瑞于群后。 、 《诗·周颂·时迈》-允王维后。 、 《礼记·内则》-后王命冢宰。 、 《国语·周语》-昔我先世后稷。 、 《左传·文公二年》-皇皇后帝。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夏后皋之墓也。
【组词】
后王、 后帝、 后夷、 后辟
4.
【起】
(形声。从走,己声。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起,能立也。 、 《庄子·齐物论》-曩子坐,今子起。 、 《诗·小雅·沔水》-载起载行。 、 《礼记·曲礼》-请业则起。 、 《墨子·公输》-子墨子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吾恂恂而起。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夫起大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