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14: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14:19
词汇“前令”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雅或专业性较强的词汇。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前令”字面意思是指先前的命令或指令。在古代文献或军事用语中,可能指的是之前下达的命令或指示。
“前令”可能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更为通俗的表达方式。
在古代社会,命令和指示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因此“前令”在古代文献中可能带有一定的权威和不可更改的意味。
对于现代人来说,“前令”可能带有一种历史感和权威感,但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用,因此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
由于“前令”在现代生活中不常见,个人应用的例子较为有限。在特定的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中可能会遇到。
在创作一首关于历史的诗歌时,可以使用“前令”来增加诗歌的古雅氛围:
前令如山,不可动摇,
历史的尘埃,掩盖不了。
由于“前令”带有一定的历史感,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的文书、印章或将军的命令,这些可以通过视觉艺术作品来表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通过翻译找到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previous order”或“prior directive”。
“前令”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在特定的语境和领域中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了解和学*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我们对汉语丰富性和历史深度的认识。
1.
【前】
(本义:前进)。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前,进也。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 《乐府诗集·陌上桑》-罗敷前致词。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聊斋志异·狼三则》-狼不敢前。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驰而前。 、 《庄子》-孔子下车而前。
【组词】
前却、 前迈、 前旌
2.
【令】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引证】
《说文》-令,发号也。 、 《诗·齐风·东方未明》-倒之颠之,自公令之。 、 《孟子·离娄上》-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 、 陈寿《三国志》-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 、 《史记·陈涉世家》-召令徒属曰。 、 《战国策·齐策》-乃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