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57: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57:27
前仰后合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身体前后摇摆,形容大笑或困倦不能自持的样子。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因为极度开心或疲惫而身体不由自主地前后摇晃。
在文学作品中,前仰后合 常用来描绘人物因幽默或滑稽的情节而大笑不止的情景,增强了文本的生动性和幽默感。在口语中,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因为某些有趣的事情而大笑。在专业领域,虽然不常见,但仍可用于描述某些物理或机械**的前后摆动。
同义词如“捧腹大笑”强调的是因极度开心而腹部感到疼痛的大笑,而“笑不可支”则强调笑到无法自持。反义词则描述了完全没有表情或情感冷漠的状态。
前仰后合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它来源于古代人们对日常生活中的身体动作的观察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日常交流中,用以形容大笑或困倦的状态。
在文化中,笑被视为一种积极的社会互动方式,能够增进人际关系和缓解紧张气氛。前仰后合 这个成语的使用,反映了人对幽默和笑声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轻松和愉悦。它让我联想到家庭聚会或朋友间的欢乐时光,充满了温馨和快乐的氛围。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在朋友聚会上,一个朋友讲了一个极其搞笑的故事,结果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那是一个难忘的欢乐时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笑声如春风,吹得人心前仰后合, 欢乐的旋律,在空气中跳跃。”
想象一群人在一个温馨的房间里,围坐在一起,听着一个幽默的故事,笑声此起彼伏,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身体不由自主地前后摇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rolling on the floor laughing" 或 "laughing uncontrollabl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极度开心和无法自持的状态。
前仰后合 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人们对快乐和幽默的追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能够增强我的语言表现力和文化理解力。
把李瓶儿笑的前仰后合。
众人听了,越发哄然大笑的~。
1.
【前】
(本义:前进)。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前,进也。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 《乐府诗集·陌上桑》-罗敷前致词。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聊斋志异·狼三则》-狼不敢前。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驰而前。 、 《庄子》-孔子下车而前。
【组词】
前却、 前迈、 前旌
3.
【后】
(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后,继君体也。 、 《书·舜典》-班瑞于群后。 、 《诗·周颂·时迈》-允王维后。 、 《礼记·内则》-后王命冢宰。 、 《国语·周语》-昔我先世后稷。 、 《左传·文公二年》-皇皇后帝。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夏后皋之墓也。
【组词】
后王、 后帝、 后夷、 后辟
4.
【合】
(会意。从亼(jí),三面合闭,从口。本义:闭合,合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合,合口也。 、 《庄子·秋水》-公孙龙口呿而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