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4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2:38
出动 这个词汇的基本含义是指派遣人员或部队外出执行任务或参与活动。字面意思是从一个地方出发,前往另一个地方进行某种行动。
“出动”一词源于汉语,由“出”和“动”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出”表示离开,“动”表示行动,合起来即表示离开原地进行行动。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
在**文化中,“出动”常与集体行动和团结协作的概念相关联。例如,在重大节日或活动中,人们常常“全家出动”,体现了家庭和社会的凝聚力。
“出动”这个词给人一种积极、行动导向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团队合作、勇敢面对挑战的场景,激发人们的行动力和参与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参与过一次社区清洁活动,我们“出动”了整个社区的居民,共同清理垃圾,改善居住环境。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曦初露,我们出动,踏着露珠,追逐梦想的脚步。”
想象一支军队“出动”的场景,可以联想到整齐的步伐声、旗帜飘扬的画面,以及士兵们坚定的眼神。
在英语中,“出动”可以对应为“deploy”或“dispatch”,在不同文化中,这个词都强调了行动的迅速和目的性。
“出动”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行动,还体现了集体行动和社会协作的精神。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意图和情感。
1.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2.
【动】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动,作也。 、 《易·彖传》。虞注:“震也。”-动而健。 、 《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效天下之动者也。 、 《孟子》。注:“作也。”-将终岁勤动。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寨中人蜷伏不少动。
【组词】
按兵不动;动着、 动止、 动烦、 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