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8: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8:24
唇不离腮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嘴唇紧贴着腮帮子,形容亲密无间、关系非常密切。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人与人之间关系极为亲近,如同嘴唇和腮帮子一样紧密相连,不可分离。
在文学作品中,唇不离腮 常用于描绘恋人、亲人或密友之间的深厚情感。在口语中,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关系极为亲密的朋友或家人。在专业领域,虽然不常见,但也可以用来形容团队成员之间的紧密合作。
同义词:
反义词:
唇不离腮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它来源于人们对亲密关系的直观感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汉语中被广泛使用,成为描述亲密关系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强调家庭和人际关系的和谐与亲密。唇不离腮** 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和深厚情感。
这个成语给人以温馨、亲密的情感联想,让人想到家人、朋友或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它能够唤起人们对亲密关系的向往和珍惜。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唇不离腮 来形容我和我的闺蜜之间的关系。我们从小一起长大,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总是互相支持,关系非常亲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桃花盛开,
你我如唇不离腮,
岁月悠悠,情深似海。
唇不离腮 这个成语可以联想到亲密的拥抱、温暖的笑容和柔和的音乐,如钢琴曲《River Flows in You》,这些都能增强人们对亲密关系的感受。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inseparable" 或 "like two peas in a pod",都用来形容关系极为亲密的人。
唇不离腮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生动地描述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汉语中对亲密关系的表达方式,也增强了我对这种关系的珍视和向往。
你不去却怎样儿的,少不的唇不离腮,还在一处儿。
我明白他们是“~”的关系。
1.
【唇】
(形声。从口,辰声。本义:嘴唇)。
同本义。
【引证】
《释名·释形体》-脣,缘也,口之缘也。 、 《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脣亡齿寒者。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唇焦口燥呼不得。
【组词】
唇吻、 唇红齿白、 唇不离腮、 唇齿之邦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离】
(形声。从隹(zhuī),表示与鸟类有关,离声。“离”是“鹂”的本字,因而声符亦兼表字义。本义:鸟名。即黄鹂,也称仓庚,鸣声清脆动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离,离黄仓庚也。 、 《易·说卦》-離为雉、九家,離为鸟,为飞、为鹤、为黄。 、 《颜氏家训》-离则配禹。 、 《诗·邶风·旌丘》-流離之子。 、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
【腮】
颊 。亦称“腮巴”、“腮巴子”、“腮斗”、“腮颊”、“腮帮”、“腮帮子”。
【引证】
萧统《十二月启》-莲花泛水,艳如越女之腮。
【组词】
腮庞、 腮斗儿
水生动物的呼吸器官。
【引证】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裴初不信,乃鲙鲤鱼无腮者,令左右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