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1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16:52
“唇如激丹”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嘴唇红润如同激荡的丹砂。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嘴唇红润、饱满,给人一种健康、美丽的感觉。
在文学作品中,“唇如激丹”常用来描绘女性角色的美丽,尤其是在古典诗词和小说中。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人的外貌时,尤其是形容女性的嘴唇时,仍然可以听到。在专业领域,如美容和化妆行业,这个成语可能会被用来描述理想中的唇色。
同义词:
反义词:
“唇如激丹”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典,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丹砂是一种红色的矿物,常用于古代的颜料和药物中,因其鲜艳的红色,常被用来比喻美丽的唇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人的外貌特征。
在**传统文化中,红润的嘴唇被视为健康和美丽的象征。在古代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女性角色的美丽常常通过“唇如激丹”这样的描述来体现。这种审美观念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力。
“唇如激丹”这个成语给人以美丽、健康和活力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阳光下的花朵,充满生机和活力。在情感上,它可能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欣赏。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描述某人特别美丽时使用这个成语,尤其是在形容女性的嘴唇时。例如,在看到一位朋友的婚礼照片时,我可能会评论说:“她的唇如激丹,真是美丽极了。”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她的唇如激丹,
在花海中,她是那最艳的一朵。
视觉上,“唇如激丹”让人联想到鲜艳的红色,可能是玫瑰花瓣的颜色,或者是夕阳下的晚霞。听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轻柔的音乐,如小提琴的悠扬旋律,与美丽的画面相得益彰。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uby red lips”(红宝石般的嘴唇),用来形容嘴唇的红润和美丽。这种表达在西方文学和电影中也很常见。
“唇如激丹”这个成语不仅描绘了美丽的嘴唇,还蕴含了健康和活力的意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词汇。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观念。
1.
【唇】
(形声。从口,辰声。本义:嘴唇)。
同本义。
【引证】
《释名·释形体》-脣,缘也,口之缘也。 、 《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脣亡齿寒者。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唇焦口燥呼不得。
【组词】
唇吻、 唇红齿白、 唇不离腮、 唇齿之邦
2.
【如】
(会意。从女,从口。本义:遵从,依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从女,若省声。女子从人者也。-如,从随也。 、 《左传·宣公十二年》。杜预注:“如,从也。”-有律以如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 、 《柳宗元《三戒》-犬皆如人意。
【组词】
如命、 如志、 如令
3.
【激】
(形声。本义:水势受阻遏后腾涌或飞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激,水碍袤疾波也。 、 《孟子》-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 《孙子·势》-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 、 吴均《与朱元思书》-泉水激石。
【组词】
激激、 激浪、 激射
4.
【丹】
(象形。甲骨文字形,外面框框象矿井形,里边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表示那里有丹砂。本义:辰砂,朱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丹,巴越之赤石也。象采丹井。 、 《书·禹贡》-砺砥砮丹。 、 《山海经·大荒北经》-有始州之国,有丹山。 、 《荀子·正论》-加之以丹矸。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入所罾鱼腹中。
【组词】
丹矸、 丹砂、 丹砾、 丹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