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0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01:51
词汇“守着鼻子摸着腮”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民间俗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小心翼翼、谨慎周到的态度。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字面意思:守着鼻子,摸着腮,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在行动时非常谨慎,生怕碰到鼻子或腮帮子,以免受伤。 基本含义:形容人做事非常小心,不敢大意,处处留心,以防万一。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源自古代民间的一种形象比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各种语境中。
在**传统文化中,谨慎和周到被视为美德,这个成语反映了这种文化价值观。
这个成语给人以稳重、可靠的印象,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关键时刻能够保持冷静、细致入微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在工作中非常细心、不敢有丝毫马虎的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守着鼻子摸着腮,春风拂面不轻狂。”
这个成语让人联想到一个人小心翼翼地移动,生怕碰到任何东西的画面,可能还会伴随着轻微的呼吸声和脚步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proceed with caution”或“take great care”也能传达类似的意思。
通过对“守着鼻子摸着腮”这个成语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在汉语中的丰富含义和广泛应用。这个成语不仅是对行为的一种描述,也是对文化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对于提升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理解都有重要意义。
外头守着鼻子摸着腮的都是人,我守的这点去处连足也摸不过来,……支了他那里去?
1.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左传·二十一年》-王巡虢守。 、 《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均地守。 、 《周礼·内宰》。注:“宿卫者。”-纠其守。 、 《荀子·王制》。注:“谓地也。”-虽守者益。 、 《左传·隐公五年》-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 《孟子·公孙丑下》-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2.
【着】
(着为著的俗字)。
穿。
【引证】
《资治通鉴》-恂常私着胡服。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 《二刻拍案惊奇》-说着了小服,从西门进来了。
【组词】
着衣、 着绯
3.
【鼻】
(会意。从自,从畀(bì),“畀”又兼作声符。“自”是“鼻”的本字,作“自己”用后,另造了“鼻”字。“畀”是给予、付与的意思。合起来表示一呼一吸,自相给予。本义:鼻子)。
同本义。呼吸兼嗅觉的器官。
【引证】
《说文》-鼻,主臭者也。 、 《老子》-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 、 《白虎通》-鼻出入气高而有窍,又,鼻者,肺之使。 、 《易·噬》。虞注:“艮为鼻。”-肤灭鼻。 、 《荀子·荣辱》-鼻辨芬芳腥臊。
4.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
5.
【摸】
(形声。从手,莫声。本义:用手接触或轻摩物体)。
同本义。
【引证】
《后汉书·蔡邕传》-邕读(曹娥碑),能手摸其文读之。
【组词】
摸脸;摸摸她的手;这衣料摸着很软;摸索、 摸挲、 摸牌
6.
【着】
(着为著的俗字)。
穿。
【引证】
《资治通鉴》-恂常私着胡服。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 《二刻拍案惊奇》-说着了小服,从西门进来了。
【组词】
着衣、 着绯
7.
【腮】
颊 。亦称“腮巴”、“腮巴子”、“腮斗”、“腮颊”、“腮帮”、“腮帮子”。
【引证】
萧统《十二月启》-莲花泛水,艳如越女之腮。
【组词】
腮庞、 腮斗儿
水生动物的呼吸器官。
【引证】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裴初不信,乃鲙鲤鱼无腮者,令左右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