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0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9:06
及第成名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考中进士并因此成名”。在古代**,科举考试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其中最高级别的考试是进士考试。考中进士意味着个人在学术和政治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及第成名”通常用来形容通过重要考试或取得显著成就而一举成名。
“及第”源自科举制度,指考中进士。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第成名”逐渐泛指通过重要考试或取得显著成就而一举成名。
在**传统文化中,科举考试是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因此“及第成名”具有深厚的文化和社会意义,象征着个人努力和智慧的胜利。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努力奋斗、成功和荣耀。
在现实生活中,每当有人通过重要考试或取得显著成就时,我们可能会用“及第成名”来祝贺和赞美。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十年寒窗苦读,今朝及第成名,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想象一个古代书生在金榜题名时的喜悦场景,或是现代学生在得知高考成绩优异时的激动心情。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make a name for oneself”或“rise to fame”,但这些表达没有“及第成名”那种特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及第成名”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象征,代表着通过努力和智慧取得成功的理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内涵。
1.
【及】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及,逮也。 、 《史记`项羽本纪》-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 《左传隐公元年》-无庸,将自及。
【组词】
赶不及、 企及、 來得及、 及面、 及时应令
2.
【第】
(形声。从竹,弟声。本写作“弟”。本义:次第,次序)。
同本义。有时也用于数字前表示次序。
【引证】
《小尔雅·广诂》-第,次也。 、 《释名·释书契》。按,用于书册次弟字,故又加竹。”-书称题亦言第,因其第次也。 、 《左传·哀公十六年》。释文:“次第也。”-楚国第。 、 宋·王傥《唐语林·雅量》-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组词】
等第、 第次、 第老的、 第三本《诗经》、 第六感觉
3.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
4.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