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0: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0:53
“五尘”在佛教术语中指的是色、声、香、味、触这五种感官所感知到的物质现象,它们是构成世间万物的基础元素。在佛教哲学中,五尘被认为是导致人们产生贪欲和烦恼的根源之一。
“五尘”一词源自佛教经典,随着佛教的传播,这一概念也被广泛接受和讨论。在不同的佛教流派中,对五尘的理解和解释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保持一致。
在东方文化中,尤其是佛教文化圈,五尘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用于指导人们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物质欲望,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解脱。
五尘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象征着烦恼和束缚。联想上,五尘可能让人想到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和难以摆脱的欲望。
在个人生活中,五尘的概念可以提醒我们在面对物质诱惑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
在诗歌中,五尘可以被用来描绘一个充满诱惑和挑战的世界:
五尘纷扰,心海波澜, 寻觅清净,路途漫漫。
视觉上,五尘可能让人联想到五彩斑斓的物质世界;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喧嚣的城市生活和不断涌来的感官刺激。
在西方哲学中,类似的
1.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 《诗·齐风·南山》-葛屦五两。 、 《诗·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四加一的和。
【引证】
《广韵》-五,数也。 、 《书·舜典》-五载一巡守。 、 唐·李朝威《柳毅传》-塞其五山。 、 宋·苏洵《六国论》-五战于秦。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起则五六揖。 、 清·方苞《狱中杂记》-监五室。
2.
【尘】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湫隘嚣尘。 、 《庄子·逍遥游》-尘埃也。 、 《庄子·齐物论》-而游于尘垢之外。 、 《楚辞·招魂》-朱尘筵些。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组词】
浮尘;降尘;灰尘、 一尘不染;尘封、 尘涓、 尘芥、 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