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4:12
及第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科举考试中获得及格并被录取。在古代**,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及第特指在殿试中获得进士称号,这是科举考试的最高荣誉。
及第 一词源于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见于唐代。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这个词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但在文学和历史研究中仍保留其重要性。
在**传统文化中,及第象征着个人的学识和能力得到官方和社会的认可,是实现社会流动和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教育和知识的重视。
及第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正面的,它象征着努力和智慧的胜利,激发人们对知识和成就的向往。
在个人经历中,及第可能与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兴趣相关,也可能在讨论教育制度和考试文化时被提及。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及第归来人未老,书香门第再添花。”
想象一位古代书生,穿着长袍,手持书卷,面带微笑,站在金榜前,周围是欢呼的人群。这样的画面和古代乐曲中的喜庆旋律,都能唤起及第的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是通过考试获得某种资格或地位,如英国的“牛津剑桥”录取,美国的“常春藤联盟”录取,但这些都没有像“及第”那样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及第作为一个历史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了解及第的意义和背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的教育和社会制度,以及这些制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及第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词汇,它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和文化视野。
1.
【及】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及,逮也。 、 《史记`项羽本纪》-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 《左传隐公元年》-无庸,将自及。
【组词】
赶不及、 企及、 來得及、 及面、 及时应令
2.
【第】
(形声。从竹,弟声。本写作“弟”。本义:次第,次序)。
同本义。有时也用于数字前表示次序。
【引证】
《小尔雅·广诂》-第,次也。 、 《释名·释书契》。按,用于书册次弟字,故又加竹。”-书称题亦言第,因其第次也。 、 《左传·哀公十六年》。释文:“次第也。”-楚国第。 、 宋·王傥《唐语林·雅量》-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组词】
等第、 第次、 第老的、 第三本《诗经》、 第六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