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0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09:08
词汇“母陀罗”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可能来源于梵语,但在现代汉语中几乎没有使用。因此,我将基于其可能的梵语来源进行分析。
“母陀罗”(Mudrā)在梵语中意为“印”或“手印”,在中特指一种象征性的手势,用于表达特定的意义或精神状态。
在艺术和仪式中,母陀罗被广泛使用,每个手印都有其特定的象征意义,如“施无畏印”表示给予信徒勇气和保护。在文学作品中,母陀罗可能被用来象征的神秘和深奥。
同义词:手印、印记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可以考虑“无印”或“随意”作为非正式的反义表达。
母陀罗源自梵语“mudrā”,随着**的传播,这一概念也被带到了东亚和其他地区,并在不同文化中有所演变。
在文化中,母陀罗不仅是仪式的一部分,也是艺术表现的重要元素,反映了**对形式与内涵的重视。
母陀罗给人以神秘、庄严和宁静的联想,它不仅是**符号,也是心灵沟通的桥梁。
由于母陀罗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个人应用可能更多体现在**实践或艺术创作中。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她的手指轻轻交织,形成了一个母陀罗,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古老的智慧。”
母陀罗的视觉联想通常是雕塑或绘画中的手势,而听觉联想可能是与音乐或诵经声相结合。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手势或符号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意义,如**教中的***手势。
母陀罗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体现了语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在学和理解这类词汇时,我们不仅学了语言,也增进了对文化的认识。
1.
【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母亲有乳之形。本义:母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母,牧也。从女。象怀子形,一曰,象乳子也。 、 《苍颉篇》-母其中有两点,象人乳形。 、 《易·说卦》-坤为母。晋,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 《礼记·曲礼》-生曰父曰母,死曰考曰妣。 、 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
【组词】
母难、 母以子贵、 母子、 母族、 母道
2.
【陀】
(形声。从阜(fù),它声。从阜,与山有关。本义:倾斜不平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罢池陂陀,下属江河。
山冈。
【引证】
元·袁桷《次韵伯宗同行至上都》-藉草各小憩,侧身复登陀。
3.
【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网中有隹,表示以网捕鸟的意思。小篆增加了“糸”(mì),表示结网所用的材料。本义:用绳线结成的捕鸟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罗,以丝罟鸟也。 、 《诗·王风·兔爰》-有兔爰爰,雉离于罗。 、 《韩非子·难三》-以天下为这罗,则雀不失矣。 、 曹植《野田黄雀行》-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组词】
罗尉、 罗落、 罗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