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39: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39:43
成见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形成的固定看法或偏见。它通常指的是对某人或某事的预先形成的、往往是不公正或不准确的看法,这种看法往往基于不完整或不准确的信息。
在文学中,成见常常被用来探讨人物的心理状态或社会偏见,如在《傲慢与偏见》中,达西先生和伊丽莎白·班内特之间的误解和成见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口语中,成见可能表现为对某个群体的刻板印象,如“所有的程序员都不善社交”。 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成见可能涉及对特定群体的认知偏差研究。
同义词:偏见、预设、刻板印象 反义词:客观、公正、无偏见
同义词中,“偏见”强调的是不公正的态度,而“刻板印象”则更多指的是对某一群体的固定看法。反义词则强调的是公正和客观的态度。
“成见”一词源自汉语,其字面意思即为形成的看法。在古代汉语中,它可能更多指的是形成的观点或看法,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偏向于指不公正或固定的看法。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成见可能表现为对种族、性别、职业等的固定看法。例如,在某些文化中,对女性的成见可能表现为认为她们不适合从事某些职业。
成见往往给人带来负面情感,如不公正、偏执和歧视。它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和冲突,影响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或持有某种成见。例如,我曾经对某个职业群体有过成见,但通过实际接触和了解,我发现这种成见是不公正的。
在诗歌中,可以将成见作为主题,探讨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成见如锁,困心灵于狭隘,
偏见如刃,割裂理解之桥。
唯有心开,方能见真,
破成见之墙,迎和谐之潮。
成见可能让人联想到封闭的门窗、黑暗的房间,或是沉重的锁链。在音乐中,可能会联想到沉重、压抑的旋律。
在英语中,成见可以对应为“stereotype”或“prejudice”。在不同的文化中,对成见的认识和处理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成见是一个复杂且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它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和行为。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避免成见是培养公正和客观态度的重要一环。通过深入分析和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克服成见,促进社会的公正与和谐。
1.
【成】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即“杵”)。“斧”、“杵”具备就可以做成事情。本义:完成,成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成,就也。 、 《国语·周语》-成德之终也。 、 《太元元错》-成者功就不可易也。 、 《书·益稷》-箫韶九成。 、 《仪礼·少牢礼》-祝告曰利成。 、 《周礼·司书》-及事成。 、 《后汉书·列女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组词】
落成
2.
【见】
“现”的古字。显现;出现;实现。
【引证】
《广雅》-见,示也。 、 《易·乾》。注:“出潜离隐,故曰见。”-见龙在田。 、 《汉书·韩信传》-情见力屈。 、 《战国策·燕策》-图穷而匕首见。 、 《孟子·梁惠王上》-见于王。 、 《论语·季氏》-见于孔子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其末立见。 、 《三国演义》-有虹见于玉堂。 、 吴均《与朱元思书》-有时见日。 、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组词】
见影、 见得
介绍,推荐。
【引证】
《论语·微子》-见其二子焉(让他两个儿子出见子路。见通“现”,使……现。焉,于之,向子路)。 、 《墨子·公输》-见我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