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5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53:07
却敌楼: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一种用于防御的建筑结构,通常是指古代城墙上的一种瞭望塔或防御塔,用于观察敌情和抵御敌人的进攻。
在文学作品中,“却敌楼”常常被用来象征坚固的防御和坚定的意志。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军事专业领域,它是一个专业术语。
同义词:瞭望塔、防御塔、城楼 反义词:无,因为这个词汇具有特定的军事和历史背景,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却敌楼”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的“却”字有抵御、击退的意思,“敌”指敌人,“楼”则是指建筑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留其原始的军事和历史意义。
在**古代,城墙和却敌楼是城市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古代军事防御的智慧和策略。这些建筑不仅是军事设施,也是文化和历史的象征。
提到“却敌楼”,我联想到的是古代战争的场景,士兵们在高塔上坚守岗位,保卫家园。这种联想带有一种坚韧和牺牲的情感。
在我的生活中,虽然没有直接遇到与“却敌楼”相关的**,但在参观历史遗址时,这些古老的建筑总能让我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人类的智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却敌楼”:
却敌楼上风声急,
古墙斑驳岁月迹。
守望千年心不移,
英雄血染战旗立。
想象一下,站在一座古老的却敌楼上,可以听到风声和远处传来的历史回响,看到城墙下繁忙的街道和远处连绵的山脉。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防御建筑也有不同的名称,如欧洲的城堡塔楼,它们在功能和象征意义上与“却敌楼”相似。
“却敌楼”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历史和军事术语,也是一个充满文化和情感内涵的词汇。它让我思考历史的连续性和人类在面对挑战时的坚韧不拔。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却】
(形声。本作“却”,俗字作“却”。从卩,谷(què)声。卩(jié),象人下跪的样子,即腿骨节屈曲的样子。从“卩”与脚的活动有关。本义: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退也”。-却,节欲也。 、 《考工记·梓人》-却行仄行。 、 《庄子·人间世》-吾行却曲。 、 《战国策·秦策》-怒战栗而却。 、 《仪礼·既夕礼》-却下而载之。 、 《楚辞·愍命》-却骐骥以转运兮。 、 《史记·魏公子列传》-北救赵而却秦。 、 、 《史记·廉颇蔺相列传》-持璧却立。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曳笏却立。
【组词】
退却、 却走、 却还、 却避、 却归、 却略、 却去、 却生、 却立
2.
【敌】
(形声。从攴(pū),啇(dí)声。本义:匹敌;对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敌,仇也。 、 《尔雅》-敌,匹也。 、 《战国策·秦策》。注:“强弱等也。”-四国之兵敌。 、 《国语·楚语》-且夫自敌以下。 、 《国语·周语》-敌国宾至。 、 《孙子·谋攻》-敌则能战之。
【组词】
试看天下谁能敌;敌体、 敌礼、 匹敌、 势均力敌
3.
【楼】
(形声。从木,娄声。本义:楼房,两层以上的房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楼,重屋也。 、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 杜牧《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组词】
教室楼;办公楼;科技楼;楼额、 楼观、 楼外楼、 楼角、 楼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