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2:5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2:51:23
词汇“却步图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从字面上理解,“却步”意味着退缩或不敢前进,“图前”则可能指的是试图前进或计划前进。将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可以理解为在尝试前进时却因为某种原因而退缩或犹豫不决。
由于“却步图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人物的心理状态或行为选择。
由于“却步图前”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
在鼓励个人勇敢面对挑战和困难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却步图前”可能会被视为一种负面行为,因为它代表了缺乏勇气和决心。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比如在选择职业道路或决定是否接受一个新挑战时,可能会感到犹豫和退缩。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却步图前”来描绘一个人物的心理斗争:
星光下的道路,
他却在黑暗中却步图前,
心中的恐惧,
比夜色更深沉。
由于“却步图前”不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明确。
“却步图前”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能够形象地描述人在面对挑战时的犹豫和退缩。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行为。
谅却步以图前兮,不浸近而愈远。
1.
【却】
(形声。本作“却”,俗字作“却”。从卩,谷(què)声。卩(jié),象人下跪的样子,即腿骨节屈曲的样子。从“卩”与脚的活动有关。本义: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退也”。-却,节欲也。 、 《考工记·梓人》-却行仄行。 、 《庄子·人间世》-吾行却曲。 、 《战国策·秦策》-怒战栗而却。 、 《仪礼·既夕礼》-却下而载之。 、 《楚辞·愍命》-却骐骥以转运兮。 、 《史记·魏公子列传》-北救赵而却秦。 、 、 《史记·廉颇蔺相列传》-持璧却立。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曳笏却立。
【组词】
退却、 却走、 却还、 却避、 却归、 却略、 却去、 却生、 却立
2.
【步】
(会意。甲骨文字形,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迭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本义: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步,行也。 、 《礼记·祭义》-跬步而不敢忘,孝也。 、 《书·召诰》-王朝步自周。 、 《礼记·曲礼》-步路马必中道。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见夫人之步马者。 、 《楚辞·屈原·涉江》-步余马兮山皋。 、 《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组词】
止步;信步、 步步虚心、 步阁、 步趋
3.
【图】
(会意。从囗,从啚。囗(wéi),表示范围。啚(bǐ),“鄙”的本字,表示艰难。合起来表示规划一件事,需慎重考虑,相当不容易。本义:谋划,反复考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图,画计难也。 、 《诗·小雅·常棣》。传:“谋也。”-是究是图。 、 《仪礼·聘礼》-君与臣图事。 、 《公羊传·庄公十三年》-君不图与。 、 《战国策·秦策》-而天下可图也。
【组词】
试图、 图计
4.
【前】
(本义:前进)。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前,进也。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 《乐府诗集·陌上桑》-罗敷前致词。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聊斋志异·狼三则》-狼不敢前。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驰而前。 、 《庄子》-孔子下车而前。
【组词】
前却、 前迈、 前旌